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之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28 01:45: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媒介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8220;第四媒介#8221;。网络媒介的发展一方面为人类信息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网络暴力语言等消极影响。一些人通过网络媒介使用侮辱、歧视、诽谤等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致使他人的人格、心理和精神受到严重伤害。

分析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成因并找到整治对策已经成为学术界关心的一大课题,也是网络媒介进一步发展所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表现形式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成因入手,结合网络媒介自身特点和网络传播的特点,从多个方面提出整治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对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交流平台发展方向的多元化,人们可以在博客、社区、论坛、微博等平台进行自由的交流,网络语言暴力事件也随之兴起。随着死亡博客、虐猫事件、小悦悦事件等的爆发,接二连三的网络事件让人应接不暇,一时间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美国《纽约时报》就曾发文称,如果没有任何秩序,博客圈最终会变成令人生厌的场所。Web2.0先驱蒂姆#8226;奥莱利(Tim O''Reilly)和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8226;威尔斯(Jimmy Wales)也一直想创建一整套规则,来塑造一个健康的网络讨论和辩论环境。他们推荐这样一种规则--博客应当考虑禁止访问者在他们的页面中留下匿名评论,同时删除威胁或中伤性的评论。

国内学者也发表了很多文章诸如《网络暴力语言现象分析》《网络暴力侵权规制探究》等。对于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曾在微博中表达担忧:当前网络言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专业意见往往#8220;持平#8221;,可能说的都是两面的理,不可能是痛快淋漓、非此即彼的。这可能不对#8220;极端#8221;的胃口,可能遭骂。吓得专业的人不愿意讲话。倒也不是害怕,而是蹚不起这浑水。于是,在公共的舆论场上,专业的、理性的不敢讲、不愿讲,骂人的、瞎说的随便讲、放开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网络语言暴力是什么。

2. 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以及网络暴力语言的特征和功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王静.模因论下网络暴力语言的生成机制和进化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 李贤斌.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3. 蔡琳.网络语言暴力:互联网不能承受之重[N].光明日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