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公共话语空间发生了改变。以微博为例,任何用户在上面都可以自由发言,也就是拥有绝对的发声权。同时,草根意见领袖的出现、官民互动的产生使得微博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成为促进民主自由、草根发声的利器。
然而,#8220;议程设置理论#8221;下微博热门话题是经过运营团队精心设置了的,#8220;意见领袖#8221;也不过是少部分人站出来代替一定阶级发声,大批用户即使拥有了发声权,却因为影响力的局限性,被边缘化。所以,微博中的公共话语空间真的#8220;公共#8221;了吗?
研究新媒体时代下,公共话语空间的#8220;公共#8221;性,才能使得更多的草根在微博等新媒体中拥有真正的话语权,这是人类民主自由发展的趋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当前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火热,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受众在上面发声。
本文意在研究新媒体时代下,以微博为例的公共话语空间现状,真正草根意见领袖的出身发展、公共事件下民间发声比例以及微博热门话题的议程设置比例,以明确公共话语空间是否真正#8220;公共#8221;,又改如何实现#8220;公共#8221;,提高普通民众在公共话语空间的话语权,营造一个真正的公共话语空间。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哈贝马斯关于#8220;公共领域理论#8221;的定义,他认为一个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公共空间,也就是介于国家和社会间的公共空间领域。还有李普曼的#8220;议程设置#8221;理论和拉扎斯#183;菲尔德的#8220;意见领袖#8221;理论。目前国外没有对微博进行的系统、全面、细致而深入的研究,只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和相关调查公司所做的研究项目报告,还有学术界关于微博的一些探讨。
自2009年微博在中国迅猛发展后,学术界开始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一领域。主要关注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微博公共话语权研究等几个方面,但在众多舆论偏向于,微博利于用户自由发声的时候,也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微博这一公共话语空间是否真正公共的问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阐述国内外学者对公共话语空间的定义,介绍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现状。
2、阐述微博话语空间中民主权利的表达、草根自由发声过程的产生。
3、论述普通民众话语权边缘化现象,公共性受到政治性、经济性、娱乐性左右。
5. 参考文献
[1]李振营. 从众声喧哗到话语权失衡试论微博公共话语空间的嬗变 [J]. 新闻研究导刊
,2014(05).
[2] 欧阳斌 . 微博公共性的传播学分析 --以温州动车事故为例[D]. 清华大学,201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