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逐渐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多、增速最快、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在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激发#8220;大众创业、万众创新#8221;激情与活力的主力军。
同时,在带动国民济发展,推动中国城镇化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资金不足已成为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的内容: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末,随着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日益上升,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其中,部分学者研究利用融资租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陈丽芹,郭焕书和叶陈毅,2011;郭薇,2011);部分学者多角度地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陈驰,2010;杨安宁和史敏贤,2013);部分学者从银行角度出发研究了银行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徐忠和邹传伟,2010);还有一些学者则探讨了民间金融发展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意义(郭斌和刘曼路,2002)。这些前期研究在多个方面多角度地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问题,并从企业自身、制度、政府、银行和市场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政策建议。
国外许多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给予了很大关注,且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形成原因(Stiglitz和Weiss,1981;Berger和Udell,1998),也有部分文献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观点:部分学者认为长期化和交易对象集中化的关系型借贷可以帮助改善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和贷款条件,并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Berger和Udell,1995;Angelini et al,1998);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具有信息和成本上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Banerjee,1994);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征信制度构建和征信机构发展将有助于增加贷款人对中小企业信贷记录的了解,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帮助中小企业顺利地进行融资(Love和Mylenko,2003);另外,也有一些学者在融资信息和融资环境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观点,譬如Wattanapruttipaisan(2003)分别从信贷需求方和信贷供给方两方面提出改进建议;Berger和Udell(2006)则探讨了政府政策和国家金融结构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月,开题报告;
2022年2月-3月,撰写论文初稿;
2022年4月,修改初稿,并接受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陈驰.试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
[2]朱亚琴.互联网金融: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5,(3).
[3]陈丽芹,郭焕书,叶陈毅.利用融资租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J].企业经济,2011,(1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