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选题背景
众所周知,苏州市自改革开放以后,由简单朴素的江南水乡发展成现代大都市。这几十年间,除了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外,苏州市的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也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江苏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而苏州市的经济长期领跑江苏省,其内在的原因值得我们深究。其中,最主要的两点就是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因为随着中国目前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亟需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同样苏州也是,但是苏州的经济却是每年名列前茅。因此,苏州市的人口与产业的耦合协调性分析成为学者们的一大研究热点。
当前苏州市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在实现该目标过程中,苏州市的现状背景如下:2020年常住人口为1274.8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017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4亿元,下降2%;第二产业增加值9385.6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10588.5亿元,增长3.5%,三次产业比为1:46.5:52.5;而苏州市2020年的就业人口为747.79万人,占总人口的59%左右,而第一二三产就业人口比分别为2.56:51.38:46.06,由此可见,苏州市一半以上的产值来自第三产业,但是却有超过一半的就业人口在从事第二产业,可以看出苏州市人口与产业的不协调。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1.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围绕从2010-2020年这十年间,苏州市人口结构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关系这一主题展开,以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为指导,对苏州市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十年间的演变进行了考察研究。从人口结构方面出发,研究人口规模、家庭结构、城乡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以及教育结构;从产业结构方面出发,研究产值结构、三产就业人口结构等。通过对人口方面的要素与产业方面的要素进行一个初步的计算研究,为后面研究人口与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从而看人口与产业的协调与否对苏州市的经济总量发展的影响程度。
2.预期目标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1. 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统一。主要采用文献法,收集大量与本研究课题领域相关的国内外的文献及历史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一方面,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归纳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本研究课题寻找创新点。
(2)模型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对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协调性的分析。运用一定的指标选取方法,对人口与产业的指标进行一定的选取确定,后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个系统中的各类指标要素进行综合指数的计算;最后,建立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进行一个分析。
4. 参考文献
二、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福田统计 第13期 深圳市福田区统计局 2017,7.10
【2】 战邵磊 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协调共进研究--以江苏为例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5. 工作计划
1.序号
本课题研究共设置七个章节,分为三级标题,第一级标题为一,字体为黑体小三号,加粗;第二级标题为1,字体为楷体四号,加粗;第三级标题为宋体小四;正文也为宋体小四。(下图为论文的大纲)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