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冰片配伍对皮层缺血再灌注的协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03 07:23: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毕业设计内容

通过药效学研究川芎-冰片配伍对皮层脑缺血区的影响。

二、毕业设计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

脑缺血再灌注研究进展

摘要 缺血性脑血管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致死、致残的疾病。而在这一疾病的过程中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等。本文就国内外近些年对于脑缺血再灌注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研究进展;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实验目的:研究川芎-冰片配伍对皮层缺血再灌注协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2.实验材料:

(1)SD雄性大鼠54只(250-300g),分6组,每组9只。

(2)川芎水煎液提取:按1.0g/kg药材,每日11g药材。7日80g。

100g药材加500mL水,煮开,过滤。滤渣再加500mL水,煮开,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500mL,ig,0.5mL/100g。

(2)冰片的配制:0.08g/kg组:0.8g冰片用液体石蜡配到10ml,给药体积0.1ml/100g。

(3)尼莫地平片的配制:2片(60mg)用NS配至30mL,取27mL(即54mg),用NS稀释至36mL。ig,1ml/100g。

(4)酶标仪,型号:Synergy HT 厂家:美国伯腾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型号:TG-16W 厂家: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

3.实验方法

3.1. 全脑缺血再灌注(GCIR)大鼠造模、分组和给药方法

取雄性健康大鼠,采用Pulsinelli法略加改良制作大鼠四动脉阻断型GCIR损伤模型。麻醉大鼠,颈正中切口并分离双侧颈总动脉。颈背部正中切口,分离肌层,暴露第一颈椎横突翼孔,直视下电凝其下通过的椎动脉,使双侧椎动脉永久闭塞。术后大鼠缝皮回笼。24h后用无创小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缺血20min,松开动脉夹再灌注。缺血及再灌注期间用红外线测温仪监测耳内鼓膜温度,并使之维持在37℃0.2℃。按照Pulsineli报道确定模型成功标准:①双侧颈动脉夹闭后1 min 内动物意识丧失;②眼球变白,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或迟钝,但睫毛反射可存在;③翻正反射消失;④自主呼吸加快;⑤毛发竖起; ⑥小便失禁。凡不符合上述标准者或再灌注期间出现全身强直、抽搐等异常反应或死亡者全部废弃,不作为实验对象。取造模成功大鼠,随机法分为5组,每组10只(见下表)。另设假手术组10只,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和翼小孔,不作缺血处理。各组连续灌胃给药7天,期间每日进行一般行为学检测(分泌物,体温、毛发、呼吸频率等),7天后进行下述指标检测:

3.2微透析手术方法

取雄性SD大鼠,麻醉后用脑立体定位仪将大鼠固定,剔除大鼠脑部的毛发,剪开皮肤,剥离皮下组织直至出现脑壳,皮层的脑区坐标(AP 3.2 mm, ML 0.8 mm, DV -3.0mm),在脑壳投射部位,用记号笔做上标记,并用牙科钻将该点打穿,植入微透析探针导管。导管植入后,将义齿基托聚合物型Ⅱ倒在大鼠头部,以固定导管。手术结束后大鼠单笼饲养。

表一、动物分组和处理方法

组别

处理方式

组别

处理方式

假手术组

NS

川芎组

1.0 g/kg

模型组

NS

冰片组

0.08g/kg冰片

阳性组

尼莫地平 10.8 mg/kg

配伍组

1.0g/kg川芎 0.08g/kg冰片

3.3指标测定方法

3.3.1脑区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测定

乙醚麻醉,大鼠植入微透析探针(MAB7.8.10,膜厚度4 mm,截留分子量15 kDa),Microbiotech公司探针连接到微透析系统(瑞典CMA公司),配备CMA /100 μl微量注射器、导向管和动物监测笼。探针灌注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配方为KCl:2.5 mmol/L;NaCl:125mmol/L;MgCl26H2O:1.18 mmol/L;CaCl22H2O:1.26 mmol/L;NaH2PO4H2O:0.5 mmol/L;Na2HPO42H2O:5 mmol/L),在整个实验期间保持2.0 μL/mim的流速。整个系统稳定1.5小时后皮层脑区进行微透析,透析液于-80C存储。微透析完毕后,取脑于福尔马林固定,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探针位置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该样本不计。待样本收集完后,用GC-MS检测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含量。

3.2.2其他指标测定

氨基酸收集完毕后,取下完整大脑,正中矢状面切开,分离得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将两侧大脑半球分离出皮层脑区,分别用于下面蛋白表达和钙离子浓度检测。

1)自噬相关蛋白的检测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 B/A、Beclin 1、BNIP3)的表达。具体方法为取右侧皮层组织0.5 g,细胞裂解,离心,行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蛋白,电转移蛋白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用含5% SkimMilk的TBST(10mol/L Tris-HCl,150 mmol/L NaCl,0.05% Tween-20)封闭,一抗采用兔抗大鼠上述蛋白抗体;二抗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显色,凝胶成像系统进行成像、分析。

(2) 脑片钙离子浓度检测

1)脑片制备

参照文献方法,大鼠断头,迅速取脑,浸入0℃预先饱和混合氧气(95% O2 5%CO2)的ACSF。分离出皮层脑区组织后,经振动切片机制成400 μm厚的脑片,移入ACSF中室温下恢复孵育90 min。

2)激光共聚焦检测皮层脑区神经细胞内Ca2 浓度

脑片在37℃下含Fluo-3/AM(10μmol/L)的ACSF中孵育30 min后,选择在3-5 min保持荧光值稳定的皮层脑区神经元进行监测,检测时使用双激发单发射的方式进行扫描,双激发波长分别为340 nm和380 nm,发射波长为505 nm,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由2种波长荧光强度的比值(F340/F380)反映。

4. 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2022.1-2文献综述,思路形成,制定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22. 3-4进行初步实验以及实验条件的摸索;

第三阶段:2022.4-5进行实验研究;

第四阶段:2022.6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5. 难点与创新点

川芎-冰片配伍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显著疗效,但对于川芎-冰片在抗皮层缺血的配伍机制方面目前无人研究。本课题通过GC-MS检测皮层神经元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水平、激光共聚焦检测皮层脑区神经元钙离子浓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自噬水平,对川芎-冰片在抗皮层缺血的配伍机制首次进行深入阐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