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疏浚底泥是指在疏浚河道、港口、航道等水体过程中挖掘和清除出来的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往往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为了资源化利用疏浚底泥,降低其环境风险,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将疏浚底泥进行复垦的尝试。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疏浚底泥复垦后的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污染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疏浚底泥复垦后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植物吸收积累规律及生态风险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1.研究区概况及疏浚底泥基本性质a.对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进行调查和分析。
b.对疏浚底泥的来源、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以及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1.野外调查:a.确定研究区域,并进行实地踏勘,了解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
b.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置样品采集点,并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
5. 研究的创新点
1.针对性地选择疏浚底泥复垦区为研究对象,揭示复垦后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生态风险,为科学评估和管控复垦区环境风险提供依据。
2.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对疏浚底泥复垦后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参考。
3.探索不同植物种类对重金属的富集差异及其影响机制,为筛选和培育具有重金属修复潜力的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 参考文献
[1] 葛瑞, 黄玉山, 栾文涛, 等. 基于风险阈值的底泥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及应用——以洞庭湖为例[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 40(08): 2899-2910.
[2] 廖晓勇, 陈立, 蔡祖聪, 等. 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 2018, 39(08): 3873-388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