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疑问代词“什么”从使用频率、使用场合等诸多方面来看,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研究各个时期的疑问代词“什么”的用法,有助于明确疑问代词“什么”用法的演变,为现代汉语中“什么”各类用法的追根溯源提供依据。
王力《汉语史稿》(1980)曾提出,“什么”一词在唐代就产生了。当时,“什么”也有写作“是勿”的,但一般的写法是“什么”、“甚么”,或者单写一个“甚”字。刘长庆《疑问代词甚研究一得》(2008)对于“什么”的产生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认为“什么”来源于“是勿”、“是没”,约在盛唐时期。从历时层面看“什么”的起源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对于“什么”产生的时间大体相差不大,可以确定在唐代,细化算为盛唐时期。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文选取明代洪楩编著,收集真实保存宋元明三代话本原始面貌的作品《清平山堂话本》、元末明初,洪武年间施耐庵、罗贯中所著《水浒传》、明初期,建文年间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明朝中期,嘉靖年间吴承恩所著《西游记》、清朝中期,乾隆年间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以及一些现代作品为研究,以研究疑问代词“什么”的非疑用法为主,并主要以《西游记》为研究重点。
疑问代词“什么”在现代汉语中有诸多功能,研究这些功能的丰富与发展对于进一步了解汉语虚词、汉语的丰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唐宋明清等时期的话本集、小说作品,试图探究疑问代词“什么”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不同功用分类及其发展、丰富的过程,对于了解进一步了解汉语疑问代词“什么”有所助力。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文采用的主要方法为语料摘录研究与历时、共时研究结合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本文首先甄选具有代表性的明清近代作品,对其中的语料“什么”采取电子文档筛选的方法摘取语料,并结合语料所在上下文对其进行用法的分析和归纳。本文在写作时也注重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即既注重“什么”在具体一本作品中的非疑用法的功能分类。也注重从历时对比中分析“什么”非疑用法的演变发展。
4.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2月25日-2022年1月31日 确定选题,查阅资料
2.2022年2月1日2022年3月14日完成开题报告并开题
3.2022年3月15日2022年3月21日 列出并提交论文提纲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