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各国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纷纷瞄准了在国际分工中拥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开启了“工业4.0”。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粗放的发展模式,昔日所依赖的人口红利、改革红利、工业化红利、全球化红利正日趋减弱。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根据各国经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税负。
鉴于此,研究税收负担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利用税收政策,减轻企业税负。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了解现状和发现问题,完善税收政策,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税收负担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
2、有关减税的专项税收优惠政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衡量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二十大上又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那什么是高质量发展?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金碚(2018)认为,从经济学角度上来看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任保平,文丰安(2018)认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最高水平状态,是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的高质量。赵剑波等(2019)从系统平衡观、经济发展观、民生指向观三个视角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过程。
根据现有文献对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名词,看似简单却不易把握,如何衡量高质量发展也是学术界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学者主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把握。狭义的研究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来衡量经济增长质量:贺晓宇,沈坤荣(2018)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得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广义的研究采用综合指标体系来衡量高质量发展:李金昌等(2020)从社会主要矛盾展开,构建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五个指标体系,较全面、细致和系统的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张军扩、侯永志等(2019)以“高校、公平、可持续”为指标构建框架,反映高质量发展在 “高效”、“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方面的目标要求。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探求现有文献的不足,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创新。对“税收负担”“高质量发展”进行概念界定,分析制造业现行税负情况,研究目前税收政策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直接或者间接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方法: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及税收负担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探求现有文献的不足,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创新,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确立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进行文献研究;数据分析;比较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