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些年来,职业教育在中国越来越收到各界的重视。中国在2022年对于职业教育制定了新的政策,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先一步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实施。村上纯一(2011)与川合宏之(2016)都已提出日本的职业教育能够得到发展,是得益于部门的协同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日本的文部科学省在2015年和2020年的政策中都有明确指明允许社会人参加职业教育课程。这对提升已就业者专业素质有着极大的帮助,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文部科学省还在2020年提出了“职业护照”这一全新概念。此项内容是针对青少年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为今后升学提供不同的选择方向。从小打破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使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提高。胡建华(2022)对日本新型教育机构“职业大学”进行研究。这一机构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变化趋势,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日本已在教育管理主体,对象,机构等方面进行了革新,使得社会逐步愿意接纳职业教育。中国在近几年发布新《职业教育法》、“深化教育体系改革”等政策,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周东(2020)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的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我国相关政策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依旧需要完善。景安磊、周海涛(2021)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完善提出多元办学,校企衔接等办法。郭淑贞(2022)指出目前职业教育监督体系缺陷,建议从体制、社会等层面入手。
在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引导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能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本文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大专)面临的社会认知方面的难题和解决方案为研究对象,结合中日两国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对我国社会认可度方面出现的问题一一提出解决方案。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为了使社会认可度不阻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对中国职业教育在认知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中日相关政策,提出具体完善方案。
第一部分:首先介绍职业教育的具体含义,并明确指出日本的“専門学校”指的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明确文章中心内容。再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或是新闻报道,对当今中日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性的介绍并在提出我国目前遇到的难题(尤其是社会认可度方面)。第二部分:首先针对社会认可度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结合调查问卷结果,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明确目前公众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哪些针对职业教育的方案的认可。其次对于不同的人群(老年人,家长,青年等)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在他们的回答中进一步更具体地了解目前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问题。第三部分:针对以上在问卷和访谈中所发现的问题,对中日两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从中得到日本政策中闪光点所在(中国政策中暂时没提到的),发现我国目前政策中不完善的地方。第四部分: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所得到的日本职业教育政策中可提高社会认可度的方案以及综合我国实际的国情,对社会认知方面提供解决方案。
预期目标是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得到当前所真实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希望为中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通过阅读中日职业教育政策方面的先行文献,了解现有政策及需完善的地方,属于文献研究法。调查中国民众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属于问卷调查法。选择不同的人群,对其提出“为何认同/不认同职业教育的具体原因”等问题,属于访谈法。比较中日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特别是与调查问卷中发现的问题相关的多个政策,属于对比研究法。
研究步骤:在了解中日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我国政策发展不完善而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就调查结果访谈不同人群(年龄,身份等的不同)提出:为何认同/不认同职业教育;作为普通百姓,认为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得更快等问题。针对这些所总结的问题,对比中日两国职业教育政策,汲取日本政策中的优点所在,结合中国本身实际情况,提出相对的解决方案。4. 参考文献
[1] 村上純一. キャリア教育政策における省庁間の連携『若者立#12539;挑戦プラン』と関係省庁間の総合調整に着目して[J]. 日本教育政策学会,2011,(18):201-207.
[2] 文部科学省. 職業実践力育成プログラム(BP)認定制度[EB/OL].2015.lt;www.mext.go.jp/a_menu/koutou/bp/index.htmgt;
[3] 川合宏之. 職業教育をめぐる各国の比較研究——「普通教育」と「職業教育」の適正な「相互接近」へ向けて[J].人間生活文化研究,2016,(26):121-12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7-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15-18周: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第八学期1周: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