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国内有关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部分学者指出股权质押以后大股东利益侵占会更加严重。如郑国坚、林东杰、林斌(2014)研究得出:股权质押融资更容易使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侵占。陈晓芳,王志毅(2015)认为股权质押融资是乐视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但是连续多次的高比例股权质押使得乐视陷入财务和经营困境,在社会各界饱受争议。韩悦(2018)分析了由于乐视管理层决策失误导致规模扩张较快,因此带来的管理和创新风险从而引发资金链断裂。通过公司的SWOT分析,说明乐视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股权质押融资会对企业的治理带来正面效果。如谭燕、吴静(2013)的研宂表明金融机构会利用质押品的质量来控制信贷风险,如果质押品质量良好,金融机构会减少对质押公司的千预,相反质押品质量较差金融机构则会对质押公司加以监督,有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王雄元,欧阳才越和史震阳(2018)从税收规避角度研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发现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公司越可能税收规避。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更可能税收规避,说明控股股东有意利用税收规避抑制控制权转移风险。李旎、郑国坚(2015)研究得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行为方式。认为市值管理可以带动股东外部融资向有益的方面发展,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会因此大大降低。股权质押对于公司绩效影响研究方面,王斌、蔡安辉、冯洋(2013)的研宄结论是股权质押融资会明显改善上市的业绩。张陶勇,陈焰华(2014)研究得出股权质押融资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联。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资金投向自身或第三方时,公司的绩效会明显降低,被投向的一方绩效会明显增高。张瑞君,徐鑫,王超恩(2017)研宄得出股权质押融资对于企业的创新有着积极影响。何威风,刘怡君,吴玉宇(2018)研究得出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承担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融资约束公司以及大股东进行股权连续质押时,都会更大程度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限则不会影响原有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一)基本内容:
本课题拟紧密联系当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状,对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防范措施。首先结合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的实际情况予以探讨,针对上市公司融资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具体成因等进行研究。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来研究现阶段的融资需求,并针对公司的股权质押融资动因予以全方位阐述。最后,针对股权质押融资风险进行了分类:一是内部风险,既针对控股股东套利一手风险进行了分析,又同时针对持续经营风险与股权质押强平风险进行了分析:二是外部风险,分析的内容主要为质权方风险。最终达到规避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风险的目的。
(二)解决的关键问题: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
结合案例分析法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的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问题展开探讨,确定典型案例的具体研究背景,确定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动机、股权质押的市场反应以及股权质押所引发的各种风险等,基于市场股权质押的实际情况,等来针对大股东股权质押的适用性进行探讨,最终为股权质押融资风险的有效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修完了规定学分;参加了有关课程实习、调研等活动,通过撰写专业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初步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同时,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将撰写的论文内容作了认真思考,对选题研究领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有了一定了解。通过了大学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初步具备了查阅相关中外文文献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校图书馆和校内站点为完成论文提供便捷。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