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论语》英译本可读性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2023-08-30 00:27: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开展此研究前,笔者学习了2000至2022年国内学者关于《论语》英译本的学术成果。从上表中可以发现,在2007年前关于这类的研究比较少,但在2008年后,此话题的热度直线上升。2004-2014年也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个热潮。中国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许多孔子学院的授牌挂牌仪式都有国家相关领导人参加,2009年习近平主席亲自参与挂牌仪式的就有3个。《论语》作文中国文化中的文学瑰宝和儒学的代表作品,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热门对象。同时,2008年的奥运会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影响力,加强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2000-2007, 在这一时间段中,国内学者对于《论语》英译本的研究关注较多的是译本对原文的忠实性。此外,在“忠实”这个层面,理雅各的译本被学者陈飞亚赞为“忠实而神妙”。在这个阶段中,理雅各、韦利和辜鸿铭的译本是学者主要的研究对象。

2008-2014, 是研究《论语》英译本的一个高峰期。目的论、生态翻译学、功能对等、阐释学是学者们常用的研究理论。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也更为丰富,除了有关翻译的手法、策略等,他们逐渐从文化传播和翻译的目的来分析译本,可以体会到学者们明显提高的文化自信。此外,从哲学角度研究《论语》是这个时间段的常用手段。学者曹威的《英译的哲学诠释研究》广受关注,他从儒家典籍翻译的诠释学理论入手,分析了几位代表人物在孔子的“礼”学、“仁”学、天道观和自我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在详尽论述他们基于以上问题的对话与批判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2005年开始,这一话题的热点在逐渐下降。学者们的研究角度更多,但不乏有重复的课题。学者们对同一个课题都研究的比较深刻了。因此,用更新的角度与《论语》译本的研究相结合成了一个挑战。

通过学习其他学者的学术成果,本文从可读性角度出发,选取《论语》的四个译本探讨相关问题。其中备受中国学者欢迎的辜译本,是否具有着较高的可读性,影响可读性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可读性是否直接影响译本的接受度,这将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研究内容:运用语料库的手段,通过Readability Studio、AntConc等软件,选择了《论语》的四个英译本译本进行数据分析。选取James Legge、辜鸿铭、Arthur Waley和许渊冲的四个译本。

研究目标:通过软件得出四个译者的可读性差异,分析数据,从而探究为什么有的译本更受欢迎,有的译本接受度低。选择中外4个译者,从多角度探讨,译者母语对《论语》翻译的影响程度。

解决的难题:需要人工筛选软件的数据。数据分析可能出现过于浅显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查阅文献,了解《论语》的不同译本以及它们的流行度;确保译本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真实性;通过使用Readability Studio对译本进行初步的可读性评估,之后使用AntConc等软件加强数据的科学性。

技术路线:

1.搜集资料: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资料,研究分析,确立研究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英语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2.通过前期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了解并较好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流程。

3.能够运用Readability Studio、AntConc等软件,对文本进行数据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