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牛棚杂忆》英译本译者风格研究开题报告

 2023-08-30 00:26: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基于语料库的《牛棚杂忆》英译本译者风格研究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先生写于1992年的散文作品,是季羡林先生对文化大革命的回忆录。他用幽默的语调讲述了他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不幸经历。这本书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的残酷行为,令人不寒而栗。作者编写此书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的人说出来自己的遭遇,让更多的人以史为鉴,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关于翻译风格研究的目的和意义,Baker指出,翻译风格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译者的文化身份和意识形态,理解决定译者行为的认知过程和机制。这有助于确定译者的语言习惯和社会文化取向,包括如何处理源语与目的语文化的关系。Baker在2000年提出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另一个新课题,即提出了“译者风格”研究,该课题以一名译者或数名译者的译文作为语料,关注译者特有的语言特征,此后国内外翻译学研究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语料库译者的风格实证研究。Saldanha将研究方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原文本导向型,关注译者在译文中如何表达原文的语言特征;二是目标文本导向型,关注译者特有的表达方式。他认为译者不仅要传达原文和原作者的风格,还要考虑目标语读者,在译文中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在国内,刘庆国认为,翻译风格是译者在“目标语文本中在词汇、章法、语法和修辞等领域具有个性区分作用的系统特征”。黄立波认为,讨论风格时要强调特定语言模式的规律、频率以及作为比较的参考标准。由此可见,译者风格研究的重点是发现和描述译者在译作中所表现的独特的、标志性的语用特征。这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文化语言等不同维度的特征。语料库语言学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对翻译风格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模型和手段,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考察译者风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搜集和整理《牛棚杂忆》的三个英译本——马尚、江晨欣和McComas译本,建立平行语料库,运用语料库手段借助wordsmith和Readability Studio软件,从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四个角度分析三个译本的译者风格。

研究目标:从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四个角度对比分析《牛棚杂忆》三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分析造成风格差异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查阅文献,了解《牛棚杂忆》三个译本的时代背景和语言特点;搜集整理《牛棚杂忆》的三个译本,使用wordsmith和Readability Studio软件处理数据,对比各译本的词汇、句法、语篇和文化特征。

技术路线:

1. 搜集资料:查阅学校图书馆、网络和期刊著作等相关资料,整理数据,研究分析,确立研究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英语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2.通过学习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了解并较好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流程。

3.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与该课题相关的内容;搜集《牛棚杂忆》不同的英译本。

4.向导师请教相关知识,接受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和建议。

5.运用wordsmith和Readability Studio软件分析《牛棚杂忆》三个译本的译者风格特点。总结阐述自己的观点,加工完善自己的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