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现z时代大学生(特指90后-00后)普遍具有以下特征:1.自我意识增强,思维独立、追求个性,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因此对校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有更高的要求。2.学习、生活趋于网络化。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空间。基于这种情况下,处于新时代的高校专业毕业生的良好就业形势有助于国家各方面均衡发展。然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与2020年相比,猛增35万。除此之外,我国高校学生专业划分清晰,以至于学生择业阶段选择的就业面狭窄、制定发展目标时眼光比较短浅,许多大学生即将毕业时或者在求职的过程中,仍然没有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使得就业过程不顺利,容易形成心理问题。特别是针对非 985、211 院校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进一步凸显,对于这些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毕业后未能找到合适工作,那么由于其专业的限制以及部分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找到满意的工作会较为困难,许多大学生由此引发的行为和心理的问题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这些不利问题要早发现、早预防。以上种种皆对非211院校的大学生就业造成了窘境。因此,当代大学生要取得一个良好的岗位,必须要在大学阶段提前做好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己的所需所求,才能全面有效地应对在求职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国内研究现状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
本课题拟紧密联系当前实际,对思政教育与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政教育及两者结合的现状,创新性利用访谈法分析优秀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了解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探索适合大学生及高校改进的对策,力求为当前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的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解决的关键问题: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国内外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及两者结合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所搜集到的材料,设计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同时,访谈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优秀毕业生,通过分析其职业发展、规划路径,提出有利于大学生、老师、高校三方改进的实践性对策。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修完了规定学分;参加了有关课程实习、调研等活动,通过撰写专业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初步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同时,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将撰写的论文内容作了认真思考,对选题研究领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有了一定了解。通过了大学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初步具备了查阅相关中外文文献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经济与管理学院资料室与实验室在论文研究写作期间对毕业生全天开放,为完成论文提供必要的保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