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目前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其正确认识和有效推广对提升居民环境、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就要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2019年1月3日,国务院就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做好“农业”工 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指导下,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应该得到全面落实。实施优质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的总体方针,落实农村振兴战略。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对空气造成污染并破坏生态环境。长久以来,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较好的处理,农村居民自发的堆积,严重阻碍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正常展开。面临严峻的农村面源污染形势,政府现行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无法实现有效监督构建自主治理制度,激励农户践行亲环境行为,将成为未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路径选择之一。如何有效规范农户污染处理行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通过问卷数据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出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以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总结归纳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态度、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行为、垃圾回收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备情况。从而了解大淑堡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现状,进而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行为因素。第二:在“熟人社会”背景下,对声誉诉求进行测度。用Logistic二元模型对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选取被解释变量,分析声誉诉求是否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具有激励作用。第三:根据结论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
由于关于声誉诉求方面的文献研究不多,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章关注过这个问题,考虑到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所以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以声誉诉求为视角研究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研究深度不及城市,有关农村生活垃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上,近年来才由从技术视角的研究转变为社会和心理视角的研究。在国内农村生活处理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生活垃圾的处理要靠市场和政府 共同处理。缺点是由政府出面处理又会产生收费过高的问题。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效果不明显是因为村民们缺乏环保意识。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查阅文献法。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方面的研究和观点,在论文准备和写作期间,我查找已有的关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文献,了解当前研究现状,总结学者们的研究经验,发现其不足之处,并寻找新的创新点。(2)问卷调查法。通过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对江苏省的100户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的个人基本特征、家庭特征、农村居民对垃圾集中处理的态度、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行为、垃圾回收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备情况等。并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3)统计分析法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对数据的各种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描述测量样本的各种特征及其所代表的总体特征,本文对样本展开分析描述。(4)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第一:被解释变量的选取。本论文研究的是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行为,因此,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行为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1”表示农村居民进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0”表示农村居民没有进行集中处理。第二:解释变量的选取。本文选取农村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是否为党员、回收点远近、家庭常住人口数、社会信任1、社会信任2、个人社会关系1、个人社会关系2、声誉诉求指数进行分析。
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 2017(11):15-34.
[2] 曾小溪,曾福生. 农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3(2):2731.
[3] 李丽丽,李文秀,栾胜基. 中国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模式探索及实践研究[J]. 生态经济,2013(11):166-16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