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根据国际上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定义,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百分比达到7%即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早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话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202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技术不断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预期的寿命将会不断增加,这对整个社会来讲无疑是件好事,然而对于寿险行业来说,寿命的延长却是个不小的风险。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规模已超过1万多亿元,虽然做实空账工作已经开展几年,但空账规模仍在扩大。从债务关系来说,养老金的空账运转是现在向未来透支,是老一代向年轻一代的透支。长此下去必然蕴涵巨大的资金风险,也会降低改革后新制度的信誉,动摇新制度的根基。 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梳理长寿风险的相关研究把握国内外学者对长寿风险问题的探讨。分析长寿风险对我国养老金造成影响的程度指出长寿风险存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析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下养老金的筹资与给付模式以及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历程,并且介绍了养老金缺口的产生原因及其分类;
第二,探讨长寿风险问题,通过分析长寿风险相关重要指标,例如老龄化人口、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等,详细描述当前所面临的的长寿风险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占比越来越多,养老保险制度也逐渐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国外很多学者都针对自己国家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Hagemann 和 Nicoletti(1989)研究了德国、美国、瑞典和日本四个国家的养老基金债务情况,并基于这些国家的人口结构计算了养老基金债务占 GDP 的比重。Kane 和 Palacios(1996)发现人口结构变化相对快速的国家,他们的养老基金隐性债务和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时间呈正相关。Feldstein(2001)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应该从现收现付制转变为基金积累制,并将基金投入证券市场进行保值增值。Holzmann.R(2005)认为美国在维持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下,当期结余会在 2012 年收不抵支,累计结余将会在 2030 年穿底, 国家将出现养老金危机。Aaron(2010)认为一个长期可持续的养老保险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充足的养老金并且保持长期的财务平衡,并且不会给下一代增加支付压力。Cristian(2012)指出,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选择运用延迟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的给付额、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多支柱养老保险模式等对策来应对养老基金的不可持续危机和财务压力。 国外对长寿风险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商业保险领域,在社会保险领域则鲜有提及,虽然对长寿风险模型的改进及养老基金缺口二者的研究分别有很多,但是极少有结合在一起的。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中的长寿风险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对于长寿风险的体现和相应对策应该会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已进入长寿时代,长寿风险是学界研究各类养老金制度持续关注的重点。杨一心(2021)认为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这一特殊的制度设计使个人账户长寿风险更值得重视。从风险形成及传导机理来看,风险源主要是个人账户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在记账利率虚高、待遇捆绑调整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下,人口老龄化导致基金缺口的效应进一步放大。未来全国个人账户基金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将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的可持续运行构成挑战。建议科学确定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计发月数动态调整机制,通过“统账分离”将个人账户改造为职业年金,促进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发展。 封铁英、罗天恒(2017)发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长寿风险主要来源于个人账户;长寿风险从产品定价、资产负债、利源影响农村养老金个人账户收支平衡;2012—2041年农村人1:2平均预期寿命从77岁增长至83岁,养老金个人账户长寿风险突出;应对策略包括优化制度设计、强化参保人责任、引入市场机制等。针对以上现象,王增文(2017)提出了提出了增加计发时间、减少单位时间内养老金支出额,以及积极探索养老金增值渠道、改善养老基金收益状况等建议。 随着学者们对长寿风险和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关注,会有更多的学者研究长寿风险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程度及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策。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养老金及其面临的风险阐述; 3、长寿风险是如何对养老金产生影响的及其作用程度; 4、养老金收支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5、结论。
二 研究计划进度 1、2022年01月23日--2022年3月30日完成基础材料的收集,并确定写作提纲 2、2022年3月31日-- 2022年4月15日 完成论文初稿 3、2022年4月15日-2022年5月30日对论文进行修改,最后定稿打印。
|
5. 参考文献
[1] 杨一心.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长寿风险及其估计[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 [2] 陈斯荷,温中卉. 费率改革背景下长寿风险对养老基金账户收支的影响探究[C].2019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论文集.,2019:713-725. [3] 封铁英,罗天恒.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长寿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4] 王增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超额支出:测度与评价[J].社会保障评论,2017,(2).54~70. [5] 林义,林熙.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J].老龄科学究,2015,(3).doi:10.3969/j.issn.2095-5898.2015.03.006. [6] S Tuljapurkar,N Li,CBoe.A universal pattern of mortality decline in the G7countries.[J].Nature,2000,405(6788). [7] Ronald D.Lee,Lawrence R. Carter.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U.S. Mortality[J].Journal of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92,87(419). [8]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