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斯德哥尔摩公约中优先控制的12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由于其超强的化学稳定性和低导电率,被大量用作变压器和电容器内的绝缘介质、增塑剂、液压油、热传导液、热交换剂、润滑剂、阻燃剂等。
它们溶解度低,性质稳定,很难在自然条件下分解,在环境中具有很高的残留性和富集性。
PCBs的残留一部分随工业废水进入河流或沿岸,另一部分渗漏到地下或堆放在垃圾站中焚烧释放到空气中,进入环境中的PCBs最终贮存场所主要是河流沿岸水体的底泥中[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总体目标是对江苏省内斑点叉尾鮰养殖环境对江苏省内斑点叉尾鮰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类型、区域分布状况进行调查,解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富集对应关系,解析斑点叉尾鮰、及养殖环境中的环境污染物特征,变化分布规律,建立安全风险分析技术指示,环境污染物的风险评估,进行产业风险预警。
为区域养殖品种规划分布、预警、治理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本实验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对课题进行分析研究。
本实验根据持续有机污染物PCBs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鱼体内分布这一课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确定实验的设计方案。
并利用实验室已有的仪器设备(如GCMS仪、离心机、氮吹仪、旋转蒸发仪、旋涡混合器、电子天平等)进行实验摸索研究,得到残留分析检测方法;根据鱼的生长周期,2016年10月在海安、东台、大丰、射阳进行水、底泥和鮰鱼的采样工作(根据养殖基地的大小设立不同的采样点),最后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按照设计好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出的数据用ArcGis软件作地理图、风险等级图等,用SPSS、DPS等软件作PCA主成分分析以及统计学数据处理。
4. 研究创新点
在国内对多氯联苯的研究主要是7种环境指示类,而本课题不仅调查了7种环境指示类PCBs,同时对12种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可能的污染与危害风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
且在实验方法上使用了液氮冷冻研磨,采用振荡和超声萃取方法提取样品中的PCBs,同时建立了基于GC/MS/MS的串联质谱多残留分析方法,可有效的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提取效果。
基于不同样品探究了最佳的萃取溶剂、净化方案,提高了回收率,而且重复性好、分析成本低廉,可用于对实际环境样品及鮰鱼组织中18种PCBs的同时检测。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本课题预计一年内完成。
2016.07~2016.09:建立基于气相色联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水、底泥、鮰鱼体内7种环境指示类和12种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检测方法。
2016.1:对江苏省内大丰、射阳、东台、海安四地采样,采样样品为斑点叉尾鮰以及其生活环境的水与鱼塘底泥。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