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意义: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利用率极低,造成资源极大地浪费,而秸秆还田对解决秸秆利用难题开辟了一条道路,但秸秆还田又会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影响,从而影响环境,本课题着重研究秸秆还田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影响,力图找到一条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环境友好的途径。
国内外研究概况: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是当今两大全球环境问题。
其中,CO2、CH4和N2O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大气中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两种最重要温室气体。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是研究麦秸不同还田方式(麦秸不还田、麦秸均匀混施、麦秸翻埋还田、麦秸沟埋还田和麦秸原位焚烧还田)对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碳库的影响。
秸秆还田是当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秸秆还田作为一种有效的秸秆理方式,不仅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而且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通过对不同的田块进行不同方式及还田量的秸秆还田,测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小区温室气体、土壤碳库、产量的排放情况,与不还田的对照小区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水稻供试品种:江苏南京地区推广品种,武育粳3号。
2013年5月29日播种, 7月3日移栽期10月31日收割。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采用多种秸秆还田的方法,其中的秸秆沟埋还田法是在播种之前,在田间挖出适量深度的田沟,将适量的秸秆埋入其中并覆土,不仅可以为种子生根发芽提供适宜的温度,更有利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秸秆,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养分,极大提高秸秆还田效率。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6月12-15日准备还田所用的小麦秸秆6月15-20日布置试验小区6月21-23日进行相应的秸秆还田处理6月25-30日水稻移栽7月2-5日进行第一次气体取样每五天进行一次气体取样,取样时间为上午8:00-13:00,五分钟一针,共224针。
3人同时取样需要六个半小时,由于夏季温度较高、箱子较沉、体力下降较快,所以取样的实际时间相对较长;水稻烤田期每3天取一次样;取回的样品进行室内测定大概需要19个小时,为了保证样品的纯度5天之内须测完。
并且在测完后立即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补充取样。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