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Philips Growth in Of Human Bondage开题报告

 2022-12-22 06:06: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简介及背景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他生于1874年的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在毛姆不满十岁时,母亲和父亲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有伯父亨利毛姆抚养,亨利毛姆时一位牧师,为人自私、吝啬,对待侄子冷漠而近于粗暴。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境遇更加不幸。他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学究的无端羞辱。因此,幼年的经历对毛姆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97年毛姆以描述伦敦贫民区生活的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开始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他一生著作甚多,除诗歌以外的各个文学领域,都有所建树。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此外尚著有游记、回忆录、文艺评论多种。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长、短篇小说文字文笔质朴、脉络清晰、人物性格鲜明、景点跌宕有致。他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受人欢迎的小说家之一。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该小说以毛姆的生活经历为创作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曲折遭遇,揭露社会从精神到物质上对人的折磨与奴役。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凯里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青年,患有先天跛足,性格孤僻、敏感、执拗。他自幼双亲亡故,在冷漠而陌生的环境中度过童年;进入寄宿学校之后,饱受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摧残;而当他跨入社会,又在爱情上遭到残酷打击。在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荆棘丛生,他每跨一步,都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折磨,并在身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在经历了一系列心理与生理上的磨难后,自我认同最终得到确立。在小说的最后菲利普选择“屈于幸福”即和美丽善良的莎莉一起度过余生,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所在,成为了一位自由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巨著《人性的枷锁》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书中主人公菲利普凯里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心酸遭遇,大多取材于作家本人早年的生活经历。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凯里是个患有先天跛足、有思想、有个性的青年。他性格孤僻、敏感、执拗。菲利普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后,最后选择“屈于幸福”即和美丽善良的莎莉一起度过余生。在小说的最后菲利普最终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所在,确立了自我认同感,成为了一位自由人。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对毛姆及其著作《人性的枷锁》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主人公菲利普的成长及其自我认同的确立过程,使人们了解确立自我认同的重要性,进而培养自我认同感,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

1.研究背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法。搜集和分析各种研究毛姆及其作品《人性的枷锁》的资料,同时做好适当的记录。

2. 个案研究法。阅读毛姆的原著作品并辅以其他各类参考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AlfredAdler.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M].New York: Capricorn Books,1958.

[2] Calder,R. L. Willie: The Life of W. SomersetMaugham[M].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9.

[3] DreiserTheodore. As a Realist Sees It[J].The New Republic, 5: 202-20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七学期

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选题范围及要求

12-13周: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二次面授:确定选题;布置学生思考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