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复仇基于人类的本能,一直作为一个可以共情的主题深入人心,在中西方文学中成为经久不衰的共同主题。例如西方的经典之作《哈姆雷特》和《基督山伯爵》,东方以中日为代表的《赵氏孤儿》和《忠臣藏》。《赵氏孤儿》中,赵武一族被灭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成人后最终报仇雪恨,虽得众多人帮助,但也见证了许多牺牲;《忠臣藏》中,四十七义士为主君复仇,不惜违背国法,复仇后集体自尽,何尝不是个以生命殉义理的悲剧。但由于历史发展,文化差异等原因,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即使是同在东方的中日两国,其文化特点和民族性格也大不相同。
中国的复仇主题作品比较果断明快,其复仇动机大多源自于正义驱使,复仇手段多为以暴制暴。通常是正义一方积蓄力量或者寻得时机惩治恶势力,一般比较有大快人心的感觉。常见题材自然是为亲人报仇之类,这种恩怨甚至延续世代。而在日本人的复仇意识中,所表现出的复仇手段和方式与其他国家有许多不同之处,是日本文化及其长久以来形成的风土人情的特殊产物,与其他国家最大不同之处就是符合义理人情,以对等的代价来消除彼此之间的仇恨怨怼。在此过程中,复仇者与仇人背负着紧张的宿命,感受着义理人情的煎熬。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复仇这一文化体现做了研究。如日本学者绳田健悟和山口裕幸在研究社会心理学时,关于报复心理方面得出一结论,个人危害行为扩大到集体间的纷争时,集体内其他人会萌生出“代理报复”的心理;还有竹内康浩针对中国的复仇者们做了研究,得出结论则是不共戴天;中西信太郎认为复仇是一种传统,自古延续到现今……中国也早有学者如周萍萍,李刚,通过比较分析《赵氏孤儿》与《忠臣藏》的历史背景,复仇动机等方面来探讨中日传统复仇文化的异同。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复仇题材作为一个共通主题在中西方文学中经久不衰地被呈现与演绎,在历史长河中随着人类精神文明与文化的演变,不同民族对于复仇的看法和采取的手段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动机、手段又或是人物的心理上存在着多少差异,其中仍有能让我们感受到精神契合的共通之处。
本论文将以《赵氏孤儿》和《忠臣藏》这两部作品为例,分析主人公心理,是快意恩仇还是囚于义理,个人恩怨又或是家族使命;时代背景下,主人公为了复仇能采取什么手段,要付出何等代价,结局成功与否;复仇后的主人公,是否真的放下恩怨,其后又将背负着怎样的心情……从多个角度研究中日文化在复仇文学中所体现出的异同,分析两国的文化差异以及两个民族人民的性格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品读中日经典文学作品,促进对中日文化的理解有着重要意义。
本课题主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日复仇文化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复仇文学在中外文学中的共通性,分别介绍《赵氏孤儿》和《忠臣藏》的主要内容;其次,通过历史背景、复仇动机及行为表现等方面分析两部作品的悲剧特征;最作品为例总结中日复仇文化的异同点,从中体会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性格特点,感受人类精神文明。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文将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同时辅以描述性研究法、定性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研究步骤:1-6周:明确本课题研究主题。
阅读完所有参考文献的内容,并对参考文献进行分析,收集有用材料,拟写论文大纲;7-9周:在清楚把握论文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开始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9-10周:上交初稿。
4. 参考文献
[1] 中西信太郎.復讐悲劇の傳統[J].英文学研究18巻2号P.164-173,1938.5.21[2] 高田衛.たとえば勘平:忠臣蔵はなぜすたらないか?(時評)[J].日本文学12巻1号P.66-67,1963.1.1[3] 伊保内賢,中前勝彦.忠臣蔵[J].高分子29巻12号P.858-859,1980.12.1[4] 徐晓,寒水.报恩与复仇一中日文学中被理论强化了的主题[J].外国问题研究,1995.12.30[5] 刘克申.日本文化的奇葩——“忠臣藏”[J].日语知识,1998.6.20[6] 周萍萍,李刚.试论中日传统复仇文化——以《赵氏孤儿》与《忠臣藏》的比较分析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第1期),2008[7] 縄田健悟,山口裕幸.個人間の危害行動が集団間紛争へと拡大するとき:一時集団における集団間代理報復の萌芽的生起[J].実験社会心理学研究51巻1号P.52-63,2011[8] 川村康.竹内康浩著『中国の復讐者たち—ともに天を戴かず』[J].法制史研究60巻P.238-241,2011.3.30[9] 高橋章則.『狂歌仮名手本忠臣蔵』と広重[J].浮世絵芸術160巻P.5-25,2010[10] 神谷勝広.『仮名手本忠臣蔵』と『花襷巌柳嶋』 : 加古川本蔵小考[J].日本文学51巻9号P.39-46,2020注:4.5.6为中文文献
5. 工作计划
1 | 第八学期 1- 6周: |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
2 | 7-13周: |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
3 | 14-15周: |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
4 | 16周或17周: |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