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同性恋群体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存在了,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自我,解放自我,也更能接受不同社会群体的存在。
我们知道,虽然同性恋群体自古就已经存在了,但是自宋明理学之后,整个社会所推崇的是阴阳之道,一男一女的结合才是正道,于是这个群体的生活状况由此愈发艰难,而来自人们的歧视、排挤、侮辱等又进一步在精神上打压他们,不得不说,当代社会之前的人们对同性恋群体太过于苛刻、残忍了。
其实同性恋群体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存在,只是人们对其持有的态度不尽相同而已。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一、自我的迷失与挣扎(一)自我的迷失(二)重新定义自我(三)绝望的呐喊二、“残酷”的爱情(一)是羞辱,是惩罚(二)爱是破坏,是占有三、人性善与恶的复杂交织(一)善与恶的抗争(二)“堕落”的善(三)追求善的回归预期目标:通过仔细研读作家与作品,借助相关的文献资料,能够发现两部作品中所借助同性恋、虐恋表达出来的对人性的的关注,对诸如此类群体给以平等对待的呼吁。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首先,以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为主,充分利用图书馆已有的相关文献以及各类期刊数据库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并进行分析整理。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参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为研究顺利进行起到保障。
4. 参考文献
【1】(美)卡特米利特:《性政治》.宋文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版【2】(法)西蒙波伏瓦:《第二性》.李强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第5版【3】(英)哈夫洛克霭理士:《性心理学》.李光荣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第5版【4】(法)米歇尔福柯:《性史》(第一 二卷).张廷辉 ,林莉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1版【5】(美)卡伦霍妮:《女性心理学》.许科 王怀勇译.—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第5版【6】(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欲三论》.宋景堂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第1版【7】李银河:《虐恋亚文化》.—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第4版【8】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第1版【9】李银河:《李银河性学心得》.—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版【10】(美)本尼迪科特:《菊与刀》.南星越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第1版【11】(美)阿索伯:《性哲学》.郑卫民等编译.—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第1版【12】(美)罗伯特克鲁克斯,卡拉鲍尔:《我们的性》.张拓红等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3第1版【13】王莹,程新英主编:《性伦理学》.—石家庄: 石家庄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第1版【14】岑贤安等:《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15】夏小燕: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述评[B].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16】端宏斌:虐恋之女从何来[B].新知客,2010:(11)【17】郑丽军:同性恋的角色区分研究[B].西南大学,2012:(11)【18】赵慧娟,郭永玉:性别差异研究的四种取向[B].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19】陈曦:文学中的享虐现象之考察[I].福建师范大学,2007:(6)【20】王福湘:中国人的虐恋心理和文学中的虐恋描写[I].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王谦:李银河和她的社会学专著《虐恋亚文化》[I].博览群书,1998:(8)【22】韩旭东:王小波《似水柔情》中的“虐恋”元素[I].青年文学家,2015:(8)【23】邬眉扬:南泉文化中的女性生存困境和欲望书写[I].重庆师范大学,2008:(1)【24】何淼:他(她)与他(她)的舞台[I].江西师范大学,2010:(5) 【25】李臻:尊重他们的世界—读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I].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6】于桂玲:渡边淳一情爱论[I].吉林大学,2008:(7)【27】王钦:论日本文学的病态审美意识[I].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8】李琴:生命本体与伦理道德的尴尬[I].陕西师范大学,2006:(10)【29】潘建:女同性恋—主流文化夹缝中的呻吟者[I].国外文学,2010:(1)【30】胡群琼:认同的挣扎[C].陕西师范大学,2011:(11)【31】张川平:虐恋成因:欲望还是快乐[C].电影世界,2015:(4)【32】陶琦:福柯性学及其文化意义[C].上海师范大学,2008:(12)【33】徐雅宁:虐恋是欲望的无限想象[C].电影世界,2015:(4)【34】王健:中西性观念差异及其原因[C].社会科学战线,2003:(3)【35】谈大正:同性恋的历史及其伦理法律嬗变[C].中国性科学,2011:(4)【36】王晴锋:“制造同性恋”—话语,身份建构与现代性的视角[C].吉首大学学报,2014:(4)【37】郭文汇,杜敏:对同性恋现象的简要分析—读《同性恋亚文化》[C].现代妇女(下旬),2013:(5)【38】李玉玲:同性恋是怎样发生的[C].中国性科学,2006:(3)【39】艾晓明:求真意志—李银河和她的性社会学研究[C].出版广角,1998:(6)【40】陈梅静:西方女同性恋主义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发展[C].兰州学刊,2007:(5)【41】王群:女同性恋者身份的形成[C].河海大学,2007:(6)【42】吴雨:“痛并快乐着”:惊世骇俗的虐恋亚文化[D].健康必读,2006年:(12)【43】齐静:中外文学,影视作品及现实生活中的SM文化[G].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4】高健:剖析国人性观念[G].晚报文萃,2004:(6)【45】胡凌霞,伍春:菊与刀—对日本文化类型的解读[G].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4)【46】罗玛:虐恋之花[J].东方艺术,2006:(2)【47】田鹰:捆绑,鞭笞的奇情异欲[J].电影文学,2009:(11)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 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2.2022年2月学生领取任务书。
3.2022年2至3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4.2022年3月至4月学生完成论文初稿。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