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41省道是我省苏南中部区域内一条重要纵向干线公路,它主要联结着镇江、常州两大城市,起自镇江大港,经丹阳、金坛、溧阳,终于溧阳苏皖交界处,是一条区域性重要干线公路,同时也是苏南中部地区重要的运输走廊,在加强镇江、常州和安徽等周边省市的联系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41省道金坛北段路线起于金坛与丹阳交界处,经白塔,跨越新建的丹金溧漕河,止于340省道。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为25.5m,设计车速80km/h。
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中车辆保有量连年增加原有的公路以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影响区的交通状况,提高了区内公路运输网的服务水平、运力和运能,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其他公路相互协调,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交通发展。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拟解决的问题:
1.项目选线,以及多方案的比较,设计时注意线形组合合理,尽量采用大半径缓和曲线防止出现急弯。
2.对项目的平纵横断面经行设计,设计时满足相应规范。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外扩,交通功能单一的国道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结合城市发展、地块规划、现状交通及特性等因素对国道提升改造。通过对规划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分析,从道路功能、技术标准、断面布设、规划河道、地块衔接等角度阐述了改扩建设计方案。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山区公路经常会面临生态环境的处理处治问题,在国省道改造建设过程中生态治理方面所存在很多问题,分析了问题原因,提出了在国省道改造建设过程中针对生态环境问题,要坚持以防为主的治理原则,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来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中要优化选址方案、完善工程设计要求、解决防护关键技术、注重景观与绿化设计
以242省道苏鲁交界至赣榆青口段改扩建工程为例,项目跨越江苏省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江苏省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水土流失易发区,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貌和土壤类型,在分析该工程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对各防治分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工程和植被防护措施。在不同防治分区选择相应的树草种进行配置,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美化道路环境的目的。在设计本工程时应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采用就地取材的原则。
4. 研究方案
本方案按照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与规范,利用AutoCAD与eicad软件经行设计。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80km/h;新建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本项目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沿线重大构造物按Ⅶ度设防。路线起于241省道与通港公路交叉口,沿规划丹西公路延伸线位向西布线,在现有沪宁铁路老桥北侧约70m处跨越沪宁铁路,后下穿规划城际轻轨(114号桥墩),跨越京杭运河,并在河阳镇接上312国道(丹西公路与312国道交叉处),后路线转向南,利用312国道河阳互通下穿沪宁高速公路后至新老312国道交叉处,沿老312国道拓宽改造至与122省道,路线转向南,沿规划的西外环线走向,绕越云阳横塘组团、珥陵镇后,路线在祁谢巷附近转向东南,在上店村处接上241省道老路,沿老路至丹阳与金坛交界的马家村。
1.路线设计
(1)道路横断面设计
5. 工作计划
第一周至第二周:了解有关要求,进行英文翻译。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收集资料,学习熟悉规范、设计软件AutoCAD及dicad/eicad
第三周:完成开题报告,学习熟悉规范、设计软件AutoCAD及dicad/eicad、设计图纸;进行路线方案的拟定和比选。
第四周至第六周:熟悉规范、设计软件AutoCAD及dicad/eicad、设计图纸;进行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