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可穿戴智能手表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移动智能设备,已经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它不仅能够提供传统手表的时间显示功能,还能通过与智能手机等设备的连接,实现信息提醒、健康监测、运动追踪、移动支付等多种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本选题旨在研究基于STM32平台的可穿戴智能手表的分析与设计,探索其在功能、性能、功耗等方面的优化方案,以期推动可穿戴智能手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可穿戴智能手表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研发,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可穿戴智能手表领域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可穿戴智能手表的功能需求分析:分析用户对智能手表的功能需求,例如时间显示、信息提醒、健康监测、运动追踪等,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2.基于STM32平台的硬件设计:选择合适的STM32微控制器作为核心处理器,并选择相应的传感器、显示屏、通信模块等外围电路,搭建智能手表的硬件平台。
3.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软件设计:选择合适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例如FreeRTOS或RT-Thread,进行系统内核移植,编写传感器驱动程序、用户界面程序、蓝牙通信协议等,实现智能手表的功能。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深入地进行。
首先,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可穿戴智能手表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和未来趋势,以及STM32平台的相关技术资料,为研究方向的确定和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
其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智能手表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例如时间显示、信息提醒、健康监测、运动追踪等功能,以及功耗、尺寸、重量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功耗设计:针对可穿戴设备对电池续航能力的较高要求,本研究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例如采用低功耗的STM32芯片、低功耗传感器、优化软件算法等,以降低系统功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2.高精度传感器数据融合:为了提高智能手表在健康监测和运动追踪方面的准确性,本研究将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例如将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心率传感器等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得更准确的运动状态和生理指标。
3.个性化用户界面设计: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本研究将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设计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例如可定制的表盘、快捷功能设置等,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王磊,陈志军,王平.可穿戴设备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19):1-6.
[2] 周航,李战怀.基于STM32的智能手表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01):144-146.
[3] 周冠宇,郭凯.基于STM32的智能手表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9,45(07):223-226 23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