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其浓度水平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呼吸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开展某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大气颗粒物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健康效应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某市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该市近年来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相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对该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并探讨其与气象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构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预测模型,以期为该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写作提纲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模型构建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技术,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数据分析法:收集整理某市近年来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相关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揭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将结合某市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该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主要因素,并构建适用于该市的预测模型,以期为该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更加精准的科学依据。
2.在分析影响因素时,不仅考虑气象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还将考虑其他污染物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相互关系,以期更加全面地揭示该市大气污染的成因。
3.在模型构建方面,将尝试采用多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优模型进行预测,以期提高预测精度。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魏巍,徐鹤,陈长虹,等.基于CE3.0排放清单的成都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1):4547-4558.
2.李云婷,王式功,安俊岭,等.基于WRF-CMAQ的西安市PM2.5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21,34(04):791-801.
3.张莹,白志鹏,王金南,等.中国PM2.5暴露健康影响估算方法改进及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21,34(04):675-68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