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开题报告

 2023-01-14 04:48:5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商业银行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陡然增加。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银监会公布的主要监管指标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493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6%,较2011年底增加了将近一万亿和0.8%。

 即便上升得如此迅猛,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仍然被认为低估,商业银行的真实风险要高于账面风险,最主要是关注类贷款快速增长。关注类贷款并不属于不良,但其实还款已经出现困难,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欠息在90天以内的问题贷款。为了配合商业银行,阻止关注类贷款落入不良,许多企业东挪西凑,尽量先把利息还上,使得贷款形态尽可能保留在关注类,而实际上本金的偿还已经非常困难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资产拥有者将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不良资产证券化(NPAS)包括不良贷款(NPL)、准履约贷款(SPL)、重组贷款、不良债券和抵债资产的证券化。NPAS常用的基本交易结构有三种:商用房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结构(Commercial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抵押贷款债务证券结构(Collateralized Debt 0bligation)、清算信托结构(Liquidation Trust Structure)。

我国目前面临着信贷额度限制。虽然央行已弱化合意贷款规模管理,但新实施的MPA依然对广义信贷形成管控。所以,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信贷结构调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Allen(2006)认为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融资方式的金融市场比较脆弱,且长期以来由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对独立性,市场之间缺乏链接的通道,资产证券化产品不仅有利于促进金融创新和技术的传播,还能够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Shleifer和Vishny(2010)运用金融中介模型,论证了证券化导致信贷与投资顺周期性以及银行的高杠杆,当经济萧条、资产价格下降时,为满足杠杆率,倒逼银行清算资产,使证券化成为银行业不稳定的来源。 陈野华等(2005)则在分析资产证券化实现风险隔离的真实出售、参与和分科三种主要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准证券化案例,认为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证券化选择参与模式有其现实的必然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通过分析往年我国信贷资产ABS发行总量,以及中誉、和萃等重启后的首批证券化产品,探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王海军.商业银行加强公私联动营销的对策和建议[J].辽宁经济,2015.

[2]杨晓争.中国商业银行公私业务联动营销研究[J].现代营销因素和风险,(学苑版),2013.

[3]中国人民银行.什么是资产证券化[EB/OL].[2016-03-01]. http://haikou.pbc.gov.cn/haikou/132974/334829/in dex.html.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