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网红模式及其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对大学生的调研开题报告

 2023-02-04 13:48: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互联网经济突飞猛进、大众传媒高度发达、流行文化盛行,同时伴随着生活条件的普遍提高,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网红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运作模式随之诞生,并且其规模增长迅速,产业链也趋于完善。网红经济一方面改造传统电商,改善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另一方面引起资本投资过热及网红自身素质等问题也常常对社会风气产生消极影响。网红经济的实质就是网红本身利用其自身影响力来带动庞大的粉丝群,从而达到流量变现的目的。而其中作为网络用户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无法避免地受到网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多元化,追求时尚,而网红平台正符合大学生这种个性膨胀的需求。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受从众心理和虚荣心理的影响强烈,网红作为各自领域的前沿人物为大学生追逐潮流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从而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因此,通过探究网红、网红经济的主要运作模式,分析网红及网红经济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方式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有助于规范网红行为,促进网红经济的良性持久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网红及网红经济的概念与兴起原因;

2、网红经济的主要运作模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Smith、Fisher 和Cole在 #8220;The lived meanings of fanaticism: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role of labels and categories in defining the self in consumer culture#8221;(2007)一文中,尝试从自我认同的视角来解释粉丝的心理动机,粉丝之所以会针对某个事物表现出狂热行为,是因为他们须要通过这种由衷的热情来定义一个#8220;真实的自我#8221;,从而实现对自我身份的强烈认同和自信;激情和狂热正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对某个事物产生狂热依恋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一套个人化的信念系统和价值观,产生了群体归属感。

王兴元教授在《网红粉丝热忱形成机制及对消费意愿的影响》(2007)一文中构建了网红经济下的粉丝消费意愿的概念模型,用粉丝热忱作为中介变量,解释粉丝消费意愿的形成,同时用文化符号价值和粉丝感性程度解释了粉丝热忱的形成机制。

刘伟、王新新在《粉丝作为超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社群文化与心理特征研究前沿探析》(2011)一文中,在归纳#8220;粉丝#8221;定义的基础上主要从粉丝心理特征和粉丝社群文化出发, 对国外有关粉丝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综述,借此指出国内粉丝理论的研究方向和基于粉丝研究的营销模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1月10日:学习规范化要求,搜集并查阅资料,确认选题

2022年11月11日至2022年11月23日:初拟开题报告及提纲并上交

2022年11月24日至2022年11月30日:完善开题报告及提纲,着手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Smith,S,Fisher,D,and Cole,S J. The lived meanings of fanaticism: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role of labels and categories in defining the self in consumer culture[J].Consumption, Markets and Culture,2007,10(2):77-94.

[2]王兴元,刘泓辰. 网红粉丝热忱形成机制及对消费意愿的影响[J].企业经济,2007,(2):129-135.

[3]刘伟,王新新.粉丝作为超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社群文化与心理特征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33(7):41-4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