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国每年保持结算份额在40%以上,是全球使用信用证最多的国家之一。
而信用证使用的风险问题一直是企业和研究学者关心的重要问题,据国际阻止统计,2015年到2018年中世界范围内由于信用证诈骗导致的贸易损失累计高达390亿美元,而每年仅能追回损失在20%-30%左右,各国始终没有统一的信用证管理制度,因此我国外贸企业对信用证业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显得尤其重要。
如今受疫情影响,今年我国海运出口量大规模上涨,但是贸易风险却日益严峻,以银行为担保的信用证业务更加吸引进出口商。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1、研究与调查国际贸易中因信用证带来的贸易风险现状;2、对信用证的风险进行分类,分为系统性风险和欺诈性风险,对信用证类别,例如即期、远期信用证;光票、承兑信用证等,根据不同信用证的特征分析与讨论其风险;3、根据所提出的风险,提出如何开立信用证,开立什么样的信用证,以及结算时如何注意企业与银行之间角色职能等;4、寻找所提出的风险案例,指出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当如何规避风险和当风险发生时如何救济解决问题。
难点(研究过程中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1、对信用证风险如何分类,分类依据是否可行,需要找到与风险匹配的案例进行分析;2、需要理论与数据相结合,提出对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可行性建议与指导。
突破点与创新:案例需要选取最近3年内的,信用证的贸易风险始终在变化,我应该提出适应当下背景下的信用证业务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从出口商方面,张明蓉[1],齐静杰[2]从出口商角度分析所遇信用证风险,简要介绍了包括出口制作单据不符,单据与信用证不符的结汇风险、出口商陷入软条款纠纷风险,例如暂不生效软条款,保险条款冲突,漏列加价条款,买方指定检查机构,限制付款条款,对于装运限制受益人提供的单据等,收到被伪造、变造和作废信用证风险,信用风险。
赵红红[3]在论文中以举例的形式分析了信用证软条款中买方指定检查机构,要求出口商必须得到贸促会认证和伊朗大使馆的官方认可和不明确条款;信用证规定溢短装百分比但是没有匹配信用证金额使得金额超出导致单据不符,使得出口商遭受的了巨大的损失。
基于信用证风险,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应对策略,张明蓉[1]提出微观上,出口企业应该熟悉《UCP600》,提升业务人员能力,在信用证基础上增加保险或者使用福费廷的融资方式转移风险,宏观上加强建立风控体系,齐静杰认为需要审查进口商资信情况,事先标注好调解和仲裁。
4. 研究方案
1)信用证结算流程及其类别,分析不同类别的信用证风险,对风险进行归纳;2)通过相关案例和数据对信用证风险进行分析,分析成因;3)对如何防范信用证风险给进出口贸易企业提供分析意见;4)当信用证风险已经发生,如何及时止损给进出口企业提供指导意见;5)结论和建议。
论文主要结构:第一部分:绪论,说明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信用证风险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国际贸易中信用证风险现状与风险类型分析第四部分:信用证业务风险成因分析第五部分:国际贸易中信用证风险防范与救济对策第六部分:总结
5. 工作计划
1)查阅信用证业务的资料与贸易背景调查;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进行数据调查及访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论文周计划:2022-2022-1学期第13周以前 完成选题。
第14-15周下达任务书,论文开题。
第16-19周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初稿(16周到校集中开题检查)。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