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生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多生长在干旱向阳山坡草地,因此栽培宜寒凉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土壤为好。
黄芪为常用的传统中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之效,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溃不敛、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等症。
2. 文献综述
黄芪甲苷的研究进展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蒙古黄芪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华北部分省区;膜荚黄芪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及西南部分省区。
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效。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1.0ml/min,进样量为10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约70℃,载气流速约为2.5l/min)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内容物4.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l,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溶剂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次,每次4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高为12cm),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储备液。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取不含黄芪的复胃散胶囊中其余六味,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同法制成。
4. 工作计划
2022.1.4-2022.3.4查找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对照品等2022.3.5-2022.3.11 完成开题报告2022.3.12-2022.5.31初步建立HPLC-ELSD法测定复胃散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2022.6.1-2022.6.10 数据汇总,分析及处理;完善复胃散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5. 难点与创新点
蒸发光散射器为新一代通用型检测器,原理是使流动相溶剂喷雾汽化,进入加热管后溶剂挥发,而被分析检测的物质颗粒受激光照射产生散射,散射光由光电倍增管收集得到响应,由被分析检测的物质颗粒的数量和大小决定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大小,而不受流动相溶剂的干扰,尤其适用于在近紫外区无紫外吸收或紫外吸收较弱的物质相对于其他检测器,具有以下特点: ( 1) 洗脱液需要雾化;( 2) 流动相需要蒸发掉; ( 3) 所有进入到散射池的物质都可被检测,而且响应值只与物质的量有关。
( 4) 浓度跟峰面积不成线性,分别取自然对数后成线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