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税制改革几乎影响了所有国家。
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视。
在我国,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基本完成,民主法治型社会不断完善,价值取向与国际思潮的不断融合,权利与义务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一、我国纳税人权利的基本理论探讨(一)纳税人权利的理论基础(二)纳税人权利的含义和特性(三)完善与强化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二、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纳税人权利在立法和体制上的不足(二)纳税人权利在现实中的缺失(三)纳税人权利保护意识淡薄三、国际视野下的纳税人权利保护及启示(一)美国、英国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二)对我国的启示四、建立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有限途径的探讨(一)构建强有力的纳税人权利法律保护体系(二)改善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社会外部环境(三)强化社会服务体系,把纳税人保护落入实处(四)加强纳税人权利的自我保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熟悉我国目前纳税人保护的体系机制 2.深入分析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重要意义 3.分析研究保护纳税人权利的途径 4.分析他国的纳税人权利保护机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1.2001 年 4 月我国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依然从纳税人义务的角度规定了纳税人的定义,即#8220;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8221;. 2.刘剑文主编:《财税法论丛》第 4 卷,就实质而言,纳税人权利来源于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自人类出现阶级社会以来,国家权力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权力是国家凭借和利用对资源的控制,以使社会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服从其意志的一种社会力量和特殊影响力。
3.新疆财经大学汤超认为:公共物品理论的核心在于建立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围绕公共物品与税收而进行的经济交换理论。
它将税收视为人们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而支付的价格费用,体现的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换关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至11月10日,图书馆搜集及整理相关资料; 2.2022年11月10日至2022年11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提交由老师审定,修改并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3月18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4.2022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5.2022年5月25日前--完成答辩环节工作,成绩发布 6.2022年6月20日前--完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工作 7.2022年6月10日--6月30日:院系完成论文工作总结、遴选参评省优论文、督导组毕业论文校内抽检工作。
5. 参考文献
[1] 刘学峰,冯绍伍.国外保护纳税人权利的基本做法及借鉴[J].涉外税务,1999,(8): 34,41. [2] 庞凤喜:《我国纳税人权利问题研究》,《税务研究》2002 年第 3 期。
[3] 张守文:《论税收法定主义》,载《法学研究》第 18 卷第 6 卷。
[4]施政文:《论征纳权利一兼论税权问题》,《中国法学》2002 年第 6 期。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