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资源是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一直有#8220;地大物博#8221;的说法,但我们也要面对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的事实。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但这是以对环境和资源的过度索取以及破坏得来的,长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资源的高消耗和高浪费问题,使我国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资源税作为政府调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制度在税制设计、税收分配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我国资源税制发展至今,资源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例非常低,本应在保护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发挥的调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并且鉴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资源税最初主要要目的是为了调节矿山企业的级差收入,税负水平的高低,征税范围较为偏窄,后虽经多次调整,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资源税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才以#8220;对完善资源税制的探讨#8221;为论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是否应该扩大资源税征收的范围?为什么?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1931年霍特林在可耗竭资源的经济一文中提出大部分的自然资源都是可耗竭资源(1931)。他认为随着对资源的开发,其开发成本上升,储量不断减少。因而随着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其开发成本将会不断上升,最终对资源的需求趋向于零,达到耗竭状态。之后,霍特林(1931)运用数理模型研究了对可耗竭资源进行最优开采的问题,提出了#8220;时间倾斜#8221;理论,即税收可以改变可耗竭资源在时间点上的分布。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影响资源的开采速度,从而调节资源的使用状态。E.Slade.M(1986)提出税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会影响资源的开发速度。当市场利率大于税率变化率时,资源的开发速度会降低。Dasgupta(1980)则基于霍特林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人们对资源的消耗速度与资源价格的变化速度成同方向变化,因而,政府可以通过资源税的政策调节来控制资源价格的变化速度,进而影响资源的消耗速度。Hung等(2009)运用动态霍特林模型对征收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从价计征方式优于从量计征方式,原因是从价计征方式能带来更多福利。Parry和 Small(2005)利用 CEG 模型,在加入了环境污染成本等因素后,通过分析得出英美两国最优汽油税率。
国内研究:宋丽颖、麻元元等(2004)人认为资源税征税范围过窄是阻碍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原因之一。侯晓靖在2007年也提出我国现行的资源税税制并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的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资源税的应税范围过小、征管方法不合理,税负过低等问 题直接或间接 导致了我国对资源过度开发的漠视。因此,她建议将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合并为新的资源税征收体系,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 。宋冬林、赵新宇(2006)从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率低的实际出发,指出资源开采企业短期开采行为导致资源的浪费、企业收益小于社会成本,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提出改革资源税体制使生产外部性内部化,使经济体系恢复帕累托最优。宋冬林、赵新宇(2007)把资源税引入宏观经济学世代交替模型中,分析政府在资源代际分配中所发挥的作用,得出了政府征收资源税是必须的,还应该通过政府补贴以激励企业或个人采取减少外部性影响的行动的结论。李上炸(2011)提出资源税下一步改革的内容是拓宽税基,将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纳入课税范围。戴芳、杨婧(2011)认为我国目前资源税征收范围既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造成了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利用率低和浪费严重的现象。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1日之前,确定选题。
2.2022年12月10日之前,搜集资料。
3.2022年12月15日之前,阅读文献。
5. 参考文献
[1]孔祥 秀 . 浅 析 党 的 十 七 大 提 出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时 代 背 景 [ J] .中 小 企 业 管 理与科 技,2009( 7)
[2]郭小东.资源税制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3)
[3]刘晓凤.#8220;金砖四国#8221;资源税的比较与借鉴[J].财会研究 2009(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