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7 11:53:2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会计作为一种通用商业语言其国际化进程不仅成为当前会计学术界所关注的学术热点,而且是各国政府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焦点。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国会计国际化既不能操之过急,全盘照抄照搬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置身事外,忽视会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过去,我国会计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应有的成就,但是,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仍然存在诸多差异,中国会计还未能很好的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为进一步提高中国会计国际化程度,需要结合我国具体会计环境,透彻的研究、分析中国会计的现状,选择一条适应中国特殊国情的会计国际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据此,对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尤为必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通过研究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与现状和中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历程、近年来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具体会计环境和会计现状,分析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寻找中国会计制度的不足,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关键问题:1、分析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2、就中国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会计国际化进程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从 1979 年开始到财政部 1985 年颁布实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为止。这一阶段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主要是伴随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从 1986 年开始,到 1992 年进行的会计制度大改革为止。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两次质的飞跃。从 1993 年开始到现在。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是财政部于 2000 年 12 月 29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此外,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澎(2007)在《现代西方会计论》中论述了国际会计协调化的必要性:一是跨国公司的兴起;二是国际贸易的增长;三是国际投资活动的频繁;四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吴革(2010)在《国际会计》中指出:会计国际化的内在动因是:贸易全球化;资本计量功效;会计财务报告对投资的指引性;会计所要求的技术性。总的来说,我国学术界对此研究将逐步向深层次发展。

国外研究现状 2014年11月18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会计新规,界定了被收购企业或非营利机构是否需要采用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下推会计(pushdownaccounting)。下推会计是指在一项收购业务中,被收购企业按照收购企业的计价基础编制其单独财务报表。形成了《会计准则更新2014年第17号--企业合并(主题805):下推会计》(ASU No. 2014-17),该项更新在收购方取得被收购企业控制权的情况下,为被收购企业编制其单独财务报表提供了应用下推会计的选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在此次毕业论文撰写中,基本计划及方案如下:

1.2022年11月至12月: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有关我国会计的国家化进程的参考文献并仔细阅读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以及论文提纲。确定文章结构和基本写作思路。

2.2022年1月至3月:继续收集有关我国会计的国家化进程的最新相关文献并筛选,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并完成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 www.fasb.org )

[2]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官方网站 (www.iasb.org )

[3]王潇明: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及策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10:22-2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