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边界层急流是一种发生在边界层内,风速在垂直方向上切变强烈的现象,其水平风速最大值通常出现在距地面约1km的高度。
边界层急流作为大气边界层中一种重要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对局地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水汽和能量的垂直输送以及污染物的扩散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苏皖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人口密集区。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边界层急流的研究一直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边界层急流的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与强对流天气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利用2016-2017年苏皖地区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统计分析和个例分析等方法,对苏皖地区边界层急流的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及其与强对流天气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苏皖地区边界层急流的气候特征分析:利用2016-2017年逐时风廓线雷达数据,分析苏皖地区边界层急流的发生频率、强度、高度、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等气候特征,揭示苏皖地区边界层急流的时空分布规律。
2.典型边界层急流个例的结构特征分析:选取2016-2017年苏皖地区发生的典型边界层急流个例,利用风廓线雷达、地面自动站、探空等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边界层急流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包括其强度、高度、宽度、风向风速切变等,以及与环境大气温、湿度、风场等气象要素的关系。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2016-2017年苏皖地区的风廓线雷达、地面自动站、探空等多源气象观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包括缺测值填补、异常值剔除、数据插值等。
2.边界层急流的识别和定义:根据边界层急流的定义和特征,利用风廓线雷达数据识别和提取苏皖地区边界层急流的发生时段、高度、强度等信息。
3.边界层急流的气候特征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苏皖地区边界层急流的发生频率、强度、高度、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等气候特征,并结合天气形势分析,探讨边界层急流形成的气候背景。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廓线雷达数据,对苏皖地区边界层急流的结构特征进行精细化分析,揭示边界层急流的精细结构和演变过程。
2.结合苏皖地区的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特征,分析边界层急流形成的动力和热力机制,以及不同天气系统背景下边界层急流的结构差异。
3.深入分析边界层急流对苏皖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影响,揭示边界层急流对强对流天气触发、维持和组织化的作用机制,为提高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孙继松, 赵思雄. 低空急流研究进展[J]. 应用气象学报, 2018, 29(4): 385-401.
[2] 张琳娜, 姚秀萍, 周小珊, 等. 江淮地区低空急流特征及其与强对流天气的关系[J]. 大气科学, 2017, 41(3): 579-592.
[3] 俞小鼎, 姚秀萍, 周小珊. 中国低空急流研究进展与展望[J]. 大气科学, 2019, 43(4): 954-97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