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冬季是北半球气候变化最为剧烈的季节之一,而东亚地区作为全球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其冬季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冬季风环流是影响东亚冬季气候的关键系统,而东亚副热带急流作为冬季风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和位置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国冬季的气温和降水分布,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能源消耗以及生态系统稳定等诸多方面。
深入研究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的特征及其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异规律和机制,而且对于提高我国冬季气候预测的准确性和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东亚副热带急流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东亚副热带急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急流的结构特征、变化规律以及与我国天气气候的关系等方面。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气象数据,包括ERA5再分析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全球地面气温降水观测数据等,运用统计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特征及其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的气候特征,包括其水平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强度、位置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1.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ERA5再分析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全球地面气温降水观测数据等,时间跨度至少为1979年至今,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异常值和缺测值,并进行必要的插值和标准化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的定义与识别:采用风速的空间分布特征来定义和识别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确定急流的核心区域、强度和位置等关键参数。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采用多源数据,包括ERA5再分析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全球地面气温降水观测数据等,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的特征及其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关系,以期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2.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例如平均值、标准差、趋势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系统分析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冬季气温和降水的联系,以期揭示其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关键过程和物理机制。
3.深入探讨影响冬季东亚副热带急流强度和位置变化的关键因子,例如西太平洋海温、北极涛动等,并结合案例分析,综合探讨其他可能的影响因子,例如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气候变化等,以期更全面地理解急流的变异规律及其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吴国雄, 刘屹岷, 刘新, 等. 东亚季风/梅雨系统动力学研究若干新进展[J]. 大气科学, 2018, 42(1): 3-25.
2. 魏科, 高学杰, 顾雷, 等. 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及其对我国冬季气温的影响[J]. 大气科学, 2017, 41(5): 913-926.
3. 段安民, 刘宇迪, 周天军, 等. 2016/2017 年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气象学报, 2018, 76(3): 368-38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