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极端高温事件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气象灾害,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1988年夏季,长江流域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本研究选择1988年长江流域极端高温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极端高温事件的形成机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极端高温事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88年长江流域极端高温过程的低频特征进行诊断分析。
首先,收集整理198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风速、风向、湿度等,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描述此次极端高温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确定极端高温过程的定义和指标。
其次,利用同期再分析资料,分析低频天气尺度下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低频环流异常与极端高温的关系。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着重关注极端高温过程的低频特征,将低频天气尺度的环流异常纳入研究框架,从更长时间尺度上探讨极端高温过程的形成机理。
2.结合统计分析、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1988年长江流域极端高温过程进行诊断分析,以期更全面、深入地揭示此次极端高温过程的成因。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钱维宏, 张琼, 高辉, 等. 2017 年夏季中国区域极端高温事件的形成机制及低频特征[J]. 大气科学, 2018, 42(4): 882-896.
2.黄楚惠, 陈海山, 王黎娟. 2013 年夏季江淮流域持续高温事件的低频特征[J]. 大气科学, 2015, 39(3): 559-571.
3.李丽平, 周天军, 李维京. 2013 年夏季江淮流域持续性高温事件的低频环流特征[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13-42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