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全球经济市场动力减弱,带来更多的连锁反应。而各行业已经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领军企业却在数字化投资中获得了稳定绩效。为了从恶性循环中摆脱,进而实现企业更大的效益,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实施阶段,而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传统企业。众多企业的同时进军数字化领域必将产生混乱,这就给了一些企业浑水摸鱼的机会。财务舞弊是伪造企业业务,经营效率最低廉最直接的手段。然而数字化赋能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与应对仍处在探索阶段,没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参考,所以针对数字化转型企业的财务舞弊的识别应对方法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此背景下,对数字化转型企业的财务舞弊进行调查,对于完善数字化赋能企业财务舞弊的识别与应对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可以敦促企业合法经营,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市场繁荣。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数字化赋能企业财务舞弊识别与应对策略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数字化赋能企业财务舞弊识别与给出的应对措施;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对于企业财务舞弊模型的识别,国内外大多数文章都是从事中、事后研究的,如(叶凡等,2021)、(余玉苗,吕凡,2010)、(熊方军等,2016)等。事前研究也仅仅是从动因、非财务信息的角度出发的,如(赵智慧等,2019)、(叶康涛,刘金洋,2021)。国内研究财务舞弊事前识别方向也都是近两年刚开始,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可实施的企业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尤其是在数字化赋能转型企业的方面。而恰巧现在是众多企业纷纷转型,行业没有形成一种良好共识。这时发生的舞弊行为往往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如:损害相关从业人员的利益、扰乱正常经济秩序甚至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需要即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若是能事先对可能发生舞弊行为的企业做出规范防控措施,就能将事后舞弊行为的危害降低至最小化。无论是从国内宏观政策、规划方面,还是在具体的财务舞弊的识别与应对方面,都缺少着专业的评估与应对理论体系。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的企业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把握,对我国的数字化赋能企业事前财务舞弊识别与应对模型进行研究,提出相对完善措施,提出一些初步见解。
(叶钦华等,2022)运用了五维度财务舞弊识别框架进行舞弊的事前识别,并在大数据环境下讨论了框架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但是没有明确给出具体的配套解决措施。(余玉苗,吕凡,2010)采取了分析前一年与舞弊当年的财务指标的动态增量信息,建立logistic识别模型,研究固定资产增长率、经营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每股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每股收益、股权集中度五个财务指标的变动对财务舞弊的影响。(叶凡,叶钦华等,2021)利用五维度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分析框架,讨论利用财务逻辑和业务逻辑的交叉验证,分析存货异常增长背后可能隐藏的问题,由此提出针对存货异常的反舞弊核查程序,也属于事后识别。还有其他属于事中,事后的识别如:(叶康涛,刘金洋,2021)使用非财务信息识别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熊方军,张龙平,2016)从财务指标的波动性入手,寻找上市 公司是否真正存在财务舞弊的审计证据;(李双悦,2022)运用机器学习中的XGBoost算法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判断企业财务舞弊的倾向。(Du Mengshuang,2021)从财务舞弊动机研究、财务舞弊模型研究、财务舞弊识别研究和财务舞弊治理研究四个方面研究财务舞弊模型。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五维度框架模型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调研发现财务舞弊事前识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分析可以相互学习建立的体系的措施。
本文主要框架:
第一章: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及内容、全文结构框架)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与数字化赋能企业财务舞弊、财务舞弊识别与应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进行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