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及交通出行方式的变化,学校特别是小学的接送交通成为影响道路交通运行的重要节点,而且在机动化出行比重不断提升,电动自行车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学校接送交通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但目前针对这一类问题的专题相对较少,开展典型小学学校交通特征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缓解城市学校周边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让学校和家长接送学生更高效、安全,降低接送车辆对城市道路的影响,同时能够缓解周边停车缺口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所提建议切实有效,对同类地区有借鉴价值。
基于此,论文结合国内外学校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学校交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典型小学交通现状进行分析及提出优化建议和改善策略。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以小学为典型的交通问题更为明显,小学不像高中大学那样自我出行上下学,更多的是由家长接送,这样就导致学校周边交通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去完善及解决。因此,迫切需要对学校周边交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及适当提出改善策略,从而缓解交通压力,进一步提高学生上下学的出行安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国内外学校交通现状及其优缺点;
(2)学校交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三、文献综述 王俊,刘丹,陶小伢在《改善城市老城区学校交通拥堵的探索与实践》【1】一文中,针对老城区出行难、停车难、乘车难问题,以及学校周边因家长接送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阐述了老城区学校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解决老城区学校及周边小区停车缺口的方案。本文所提出的学校错峰管理、停车资源共享、设置地下接送中心、小区借用学校停车资源、学校交通组织与交通管理方法等建议,经过实际应用证明切实有效,对同类地区有借鉴价值。 李启容在《棚户区改造背景下中小学校周边交通改善策略研究》【2】一文中,从棚户区改造与中小学校周边互动关系出发,研究了棚户区改造背景下中小学校选址布局、建设规模控制、多维度的中小学校交通影响因素分析,强调棚户区改造对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环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从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层面进行管控。 赵磊,刘祥峰,刘敏,薛坤伦,叶建斌等人在《“建-管综合措施”在学校周边交通改善中的应用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中心小学为例》【3】一文中,通过研究佛山市南海区中心小学,探索实施道路车道功能划分,分离接送学生车辆和其他车辆,同时,引入“警家校”管理模式,配套违章停车严管等“建-管综合措施”,有效改善学校周边交通拥堵问题,并总结经验,为其他城市相似问题提供借鉴。 郑爱琴, 陈懿人在《杭州市学校周边交通治理策略研究》【4】一文中,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实验小学为例,系统介绍了其现状问题、治理方案和治理效果;简要介绍了日本、德国学生接送交通组织方面的主要措施,为国内学校周边交通治理提供经验借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交通治理“四化”原则,以及“源头治理、时空分流、设施完善、绿色优先、管理配套、社会共治”六大治理措施,为学校交通治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裴雅男在《中小学门口道路交通流综合仿真和交通组织优化研究》【5】一文中,针对中小学门口道路交通状况特点,建立了一个基于社会力模型和元胞自动 机模型的综合仿真平台,对校门口道路上、下学期间体积差距较大的多种交通工具、多种交通流、多种交通参与者的混行、交织干扰的交通状况进行仿真和描述,结合交通现状提出交通组织和优化措施,并从接送私家车的比例影响、优化方案中的参数的 选取,以及校门口所在道路的特点等多个方面系统地为校门口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提供建议,也同时对模型和优化措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孙家骏在《新建小学交通系统优化研究——以无锡市新吴区春阳路小学为例》【6】一文中,以无锡市新吴区春阳路小学交通改善为例,对学校交通系统优化进行专项研究,根据新建学校及条件选择了新型的接送系统模式,并根据接送系统及交通组织方式对学校出入口、周边道路、交叉口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改造建议。 刘超等在《长沙市中小学出行特征分析与实践》【7】一文中,基于长沙市中小学生上下学的出行数据,从出行方式、接送比例、出行时耗、接送停车等方面,分析了中小学生的出行特征,探讨了缓解中小学校周边道路拥堵的策略,从而改善城区的交通环境。上下学交通出行有其鲜明的特征,针对这些特征,应用城市综合治理的思路能疏解和降低接送交通对城区交通影响。 郑骞在《学校片区交通拥堵改善方案研究 ——以武汉市育才小学片区为例》【8】一文中,选取武汉市江岸区育才小学片区作为学校片区交通拥堵解决方案的研究试点,希望通过系统的研究能够持续有效地改善学校及其周边的交通出行,缓解道路拥堵,并可以为其他学校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提 供借鉴和参考。 周玉田在《佛山市实验学校片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策略》【9】一文中,以佛山市实验学校片区为例,通过详实数据分析,深度剖析学校片区拥堵成因,从“需求、供给、效率、安全”4 个方面出发,制定涵盖小汽车、公交、慢行、停车及智慧交通的治理手段,提出“共享校车”“送学通道 护学走廊”“智慧潮汐车道”等微创新措施,并建立学校治理保障机制,对学校片区进行综合治理,有效缓解学校片区的交通拥堵情况,提升学校周边出行环境。 李晓峰在《城市建成区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治理的探索与实践》【10】一文中以学校上下学期间的交通拥堵缓解为研究重点,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为例,分析了该区域现状交通问题及通学交通特征,基于此提出了接送系统、停车管理模式、学校周边道路、公交系统的改善方案。需要注意的是的是,本文提出的停车资源共享、设置地下接送中心等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通学交通造成的交通拥堵,但是学校现有接送比例高,私家车出行比例大,学生通学距离远等问题更多应通过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衡发展来解决,从根本解决学校交通治堵难题。 史文君在《小城市学校周边交通组织研究——以沁水县实验小学为例》【11】一文中,主要从小城市交通特性入手,研究小城市学校周边交通组织的关键问题,并以此为立足点,分析并提出在规划中这类交通组织的侧重点,最后将本文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沁水县实验小学这一案例的具体交通组织的方案制定过程中,证明了本研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在未来的交通组织和相关交通规划过程中,有必要改善现阶段各类规划一套统一标准的现状,从不同城市特点入手,从而提高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通过以上文献可以发现,在构建“以人文本”的城市综合交通背景下,学校周边交通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治理效果直接影响城市交通运行状况,是城市交通治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周边交通改善更是重中之重。在我们改善研究国内学校交通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借鉴国外的先进改善经验,例如日本和德国的交通体系。日本的公共空间规划非常科学,控制了人流和速度。在日本的马路上,到处都竖立着保障儿童走路 安全的警示牌,地上、电线杆上到处写明学生的上学 通道,学校附近的车辆都要求慢速前行,并让人们注意孩子的安全。而德国更是致力于促进儿童独立上学的城市交通规划与教育,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儿童上学道路安全保障措施,并构建了系统的儿童出行教育与培训体系。借鉴德国促进儿童独立上学的城市交通规划管理与教育经验,将有助于中国尽快建立促进儿童友好的城市交通体系。 随着中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需求和交通结构变化剧烈,城市交通拥堵全面爆发;同时,生态文明与资源约束又迫使中国城市交通进入转型发展期。在此大背景下,结合国内外经验,为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以“安全化、 绿色化、一体化、智慧化”为原则开展学校治理工作。但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我们最重要的是根据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妥善参考国外经验,不得盲目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俊,刘丹,陶小伢.改善城市老城区学校交通拥堵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市为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04):14-16 9. [2] 李启荣.棚户区改造背景下中小学校周边交通改善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20. [3] 赵磊,刘祥峰,刘敏,薛坤伦,叶建斌.“建-管综合措施”在学校周边交通改善中的应用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中心小学为例[C]//.创新驱动与智慧发展——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8:1253-1258. [4] 郑爱琴,陈懿.杭州市学校周边交通治理策略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09):30-33 11. [5] 裴亚男. 中小学门口道路交通流综合仿真和交通组织优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 [6] 孙家骏.新建小学交通系统优化研究——以无锡市新吴区春阳路小学为例[J].交通与港航,2018,5(06):56-62. [7] 刘超.长沙市中小学出行特征分析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6,42(21):15-16. [8] 郑骞.学校片区交通拥堵改善方案研究——以武汉市育才小学片区为例[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3(02):83-86. [9] 周玉田.佛山市实验学校片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策略[J].交通与运输,2022,38(05):84-88. [10] 李晓峰.城市建成区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治理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规划建设,2020(06):126-129. [11] 史文君.小城市学校周边交通组织研究——以沁水县实验小学为例[C]//.2016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6:2007-2016.
|
4. 研究方案
1.论文思路
首先分析国内外学校交通发展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对比国内外学校交通的优缺点,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分析我国学校及其周边交通特征然后基于我国交通现状对学校交通提出改善建议。最后根据实际典例分析其交通特征并找出改善对策。本文将结合国内外学校交通发展研究现状,借鉴并学习国内外交通改善的经验,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解决停车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以期解决学校交通问题。
2. 研究内容
5. 工作计划
五、工作计划(不少于300字)
周次 | 工作内容 |
第1周 | 按指导教师指定的英文原文进行翻译,完成翻译工作 检索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写出文献综述,按时提交开题报告 |
第2-3周 | 学校交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检查文献整理成果,指导成果与研究内容的适应性 |
第4-5周 | 国内外学校交通改善发展综述并分析其优缺点 |
第6-7周 | 学校交通改善策略研究 |
第8-9周 | 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小学示例应用分析 |
第10周 | 总结前面研究,撰写论文,完成论文初稿 |
第11-12周 | 反复修改、请导师指导,然后进行论文规范性检查,完善论文 |
第13周 | 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答辩 |
第14周 | 规范化检查、评定成绩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