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交通事故已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威协最大的“第一公害”。全球每年有50万人因车祸丧生。引起交通事故的基本因素有人、车、路、环境与管理等,其中驾驶员本身因素占70%。而酒后驾车是驾驶员驾驶事故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各国统计,30%~50%的交通事故由饮酒后驾车所至。我国交通部门报道,酒后驾车的交通事故率比平常人高出至少5~6倍。在1989~1990年中,因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年高达3万余起。我国交通法规规定:禁止酒后驾车。在我们的调查中,驾驶员承认有酒后驾车者达11.99%,且有2.43%的驾驶员经常酒后驾车。酒后驾车与车祸的关系是无可辩驳的。美国近46%的交通事故与酒精有关,且酒后驾车是美国车祸的三种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联邦德国有7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开车有关。美、日等国的研究表明,血液中酒精浓度为0.03%、0.09%、0.15%时,驾驶能力分别可下10%、25%、30%。饮酒可致驾驶员视觉功能、触觉敏感度、判断能力、注意力等下降,从而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对于酒后驾车行为的监控主要采取出动警力,定期抽查的方式。但由于人员有限等原因,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交管部门对此也非常苦恼。由于酒后驾车的危害,交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现在一经查出是酒后驾驶的,即使只喝了一小口,将处以50元罚款,吊扣驾驶证3个月,记6分;发现是醉酒驾驶的,将处以200元罚款,吊扣驾驶证6—12个月,记12分以及行政拘留15天。酒后驾车造成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将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需要注意的是,乘车人若明知驾驶人员饮酒了却依然乘坐,那么乘车者也将被处以警告或10元以上30元以下罚款。
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对国家、他人、自己产生了难以估计的后果。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世界各国都在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本课题关键问题:
课题中第一点是涉及到传感器的特性,只有通过选择好的传感器来解决。第二是将传感器从外界的到模拟量数字化,其中就要求有模数转换,译码显示等功能,这些单片机可以解决。第三是报警和控制,能够实现在设定值处报警。从外界采样到设置值处报警酒的过程:精传感器将检测到的酒精浓度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传送给模数转换器,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后,把转换后得到的数字信号传给单片机,单片机对所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将分析处理的结果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由于不同的环境对酒精浓度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可以通过键盘来设定不同环境中酒精浓度的不同阀值。如果所检测到的空气中的酒精浓度超过了所设定的阀值,那么单片机将会控制小灯和蜂鸣器报警,用来提示。设计可以加入继电器模块。当浓度超过阀值时,继电器吸合,可以切断汽车发动机等,这样更加智能。
2.难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酒后驾车检测技术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私家车逐渐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私家车的逐渐增多,道路交通也变得越来越拥挤,交通事故也频繁出现,在各类交通事故中,由于酒后驾驶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在所有交通事故中比重较大。酒后驾车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的表现,也是对他们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想要杜绝酒,仅仅是依靠严格的条规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一定的检测技术,准确地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才能进一步扼杀司机喝酒检测不出来的侥幸心理。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交通事故中,而造成死亡事故中50%以上的都与酒后驾驶相关。不少研究发现,在酒精作用的影响上,不仅司机的判断能力会有所削弱,甚至是司机的视野、反应时间也会相应的削弱。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增加交通事故出现的概率。因此,我国出台了严格的法律条文,严惩酒后驾车行为,但仅是依靠法律政策远远不能够杜绝酒后驾车行为,还需要酒后驾车检测技术辅助,让执法交警能够做到有法可依的惩治酒后驾车行为,酒后驾车检测技术是防治、杜绝酒后驾车的必要条件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些被动式的执法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社会上仍有大量酒后驾驶行为存在,且这些行为多数未被警方发现并及时纠正。因此,相关政府和研究机构逐步把关注点放在技术手段——在汽车上安装使用预防酒后驾驶的装置,主动防患于未然,让酒驾者不能驾驶车辆。目前汽车生产企业正致力于通过多种技术结合来检测驾驶者是否酒后驾车,这是当今研究的主流趋势 。
2.酒精检测技术
4. 研究方案
5. 工作计划
第一周接受任务书,领会课题含义,按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第二周阅读相关资料,理解有关内容;写出开题报告一份;
第三周确定主要器件,参阅有关资料,分析调理电路工作原理;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