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混凝土搅拌站是随着水泥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的,最初搅拌设备仅以单机的形式出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对混凝土要求的提高,出现了各种不同型式的搅拌设备,从而产生了混凝土搅拌站。德国于190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混凝土搅拌站。国外60年代到70年代是商品混凝土发展速度最高的阶段,也是混凝土搅拌设备发展最快的时期。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用于铁路、桥梁、隧道、水电水利工程、工业、建筑施工、以及商品混凝土和混凝土制品生产。混凝土搅拌站布置形式众多,规格各不相同。
实践表明,仅仅依靠固定式搅拌站和工厂,不能充分满足建筑工程对商品混凝土需要量的增长。这是因为商品混凝土的供应距离有其经济上和工艺上的允许限度。这种限度受到诸如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离析及塑性损失,尤其是冬季条件这样一些因素的制约。
正如白俄罗斯工业学院建筑施工工艺教研室的研究结果指出的那样,如果用非专用运输设备运送混凝土拌合物,其运距应不超过10公里,否则会使混凝土质量严重下降,以至在浇灌重要的结构工程时还需在浇筑地点进行二次搅拌。所以,在分散的小型工程项目上,通常都设置单台搅拌机,这种状况要耗费大量的劳动低。在这种条件下,采用移动式混凝土搅拌站乃是提高混凝土拌制机械化水平的途径之一。这种搅拌站的迁移用汽车拖引,其架设与拆除均由其本身附带的起重设备来完成。这种机动灵活的混凝土搅拌站,能够为一个区域内相互邻近的几个施工项目提供所需质量的拌合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毕业设计成果:包含设计内容的图10张以上、毕业设计说明书(含计算书)、文献翻译一篇、文献综述一篇。
2.1内容要求
课题研究目的明确,立论科学,推理严谨。计算书中实验数据完整,基本概念清楚,基本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且具有说服力;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拟由1名无机非专业的学生,按交通工程的经常移动要求,对搅拌楼的平面布局、高程布局进行设计,对混凝土搅拌楼砂石料储存及上料工艺、粉料(水泥、粉煤灰、矿粉、膨胀剂)储存及输送工艺、液料(外加剂、水)储存及输送工艺进行设计与设备选型,对搅拌及控制工艺、混凝土出料及运输方案进行设计,还需要对搅拌站的整体移动方案进行设计。
主要的设计内容有:
4. 参考文献
[1] 舒怀珠,黄清林. 商品混凝土实用技术读本[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2年.
[2] 田奇. 混凝土搅拌楼及沥青混凝土搅拌站[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年.
[3] 张承志. 商品混凝土[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第1~3周):2月20日~3月12日 文献检索,方案论证,写出初步方案报告; 第二阶段(第4~9周):3月13日~4月23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