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创新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我国大力推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构建和发展。创业板上市公司是指经申请和批准,在各国家和地区创业板市场发行和流通的股票,并接受各国和地区创业板市场制度评价和约束的公司的总称。
在创业板公司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市场经济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包括法律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其也存在着企业融资困难、公司利润管理与分配制度不健全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为帮助解决问题,规避风险,建立一套我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模型,对于帮助解决当前困境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已有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研究,结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用评价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西方信用评级起步早,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与国内相比,更加完备,发展更为全面,应用性更强。西方经济学家在很早就构建了一些有关信用评级的模型,其中包括:
1.传统的信用评级方法:
综合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要素分析法是我们熟知的三种传统信用评级方法。综合分析法包括加权评分法、隶属函数评估法和功效系数法。财务比率分析法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中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最早使用的方法。常见的要素分析法包括:5P要素分析法、4F要素分析法、5W要素分析法、CAMPATI分析法、LAPP分析法、CAMELS评估体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查阅收集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相关文献及有关案例,总结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的相关理论知识,为本课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研究法:通过研究国内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的案例,分析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工具研究法:运用自己熟悉的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丰富论文内容。
5. 参考文献
[1]陈艺云.大数据时代基于文本信息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4):14-20.
[2]蒋 彧,高 瑜.基于微观风险补偿的公司债收益率影响因素分析[J].南大商学评论,2015(1):39-54.
[3]韩 嵩,李晓俊.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企业信用研究综述——基于CSSCI检索论文的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10):107-11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