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意义:不同的投喂周期对鱼类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合理的投喂周期可以达到节约饲料与促进鱼类生长的目的,而团头鲂又名武昌鱼,是我国特有的经济鱼类,自然分布于长江中游的一些湖泊中,各地都有养殖。而本研究课题可以探索团头鲂的最佳生长速度,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污染。
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外有关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适当的投喂频率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减少个体生长差异,最终提高产量。在集约化养殖中确定投喂频率是重要环节,饲料的投喂频率与鱼种类、生长阶段和饲料构成以及水体环境有关。投喂频率对鱼类胃排空率、饲料利用率、生长速率以及体重变异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王华,2008)
应用前景:由于生存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野生资源日渐稀少,团头鲂已难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发展科学养殖技术,实现团头鲂的规模化健康养殖势在必行。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团头鲂幼鱼阶段的投喂策略对团头鲂幼鱼生长的影响,确定其生长、饲料利用鱼体组成和能量收支与投饲频率的关系,以期为苗种培育和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最终推动团头鲂的规模化健康养殖及其可持续发展。
采用不同频率相同投喂量饲喂试验幼鱼,探讨不同投喂频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代谢的影响,从而确定团头鲂的最适投喂频率。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采用单因子梯度法,用不同频率相同投喂量饲喂试验幼鱼,探讨不同投喂频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代谢的影响,从而确定团头鲂的最适投喂频率。
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1.幼鱼的选择和分组 团头鲂幼鱼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场提供。试验选择健康、规格、重量基本一致团头鲂720尾,个体初重为8.90g左右。随机分为5组,投喂频率为1次/天、2次/天、3次/天、4次/天和5次/天,每组设4个平行试验,每平行30尾试验鱼。养殖试验在江苏省浦口养殖基地进行。
4. 研究创新点
国内外关于投喂频率对鱼类消化吸收酶的影响的研究较少。Fengjun Xie等(2011)关于大黄鱼最适投喂频率的研究表明,在胰脏与肠道组织中,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蛋白酶活力显著升高,增加到一天投喂八次和十二次时,蛋白酶活力维持在稳定水平。但淀粉酶活力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观察团头鲂幼鱼一般摄食习惯。
探讨不同投喂频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及体组成的影响。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