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研究意义
南方地区羊饲养量逐年上升,但饲料供应不足养殖方式落后等因素制约养羊业。传统的精粗分饲方式不利于羊瘤胃内消化代谢的动态平衡(挥发性脂肪酸生成菌体蛋白合成微生物区系),制约了生长潜能的充分发挥。规模化舍饲是养羊的必然趋势,利用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制作TMR,成为解决规模化羊场饲料资源不足,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目前舍饲养羊的饲草料主要有青贮饲料、秸秆、青干草、精料等。饲喂方式为青贮饲料精料秸秆青干草,由于几种饲料分开饲喂,造成先吃进的料在瘤胃先发酵,后吃进的料在瘤胃后发酵,不同饲料在瘤胃发酵生产的酸不同,使瘤胃pH值波动较大,蛋白质饲料和碳水化合物饲料发酵的不同步,降低了瘤胃微生物同时利用氮和碳合成菌体蛋白的效率,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另外,不同饲料适口性不同,易造成挑食现象,严重影响饲料利用率。有时过多挑食抢食精料还会发生酸中毒。从饲料加工上看,为减少饲料浪费,各种粗饲料和辅料(块根、块茎和瓜类)都要切割很碎,增加了劳动力和能源投入,因此有必要采用一次成形的TMR饲料。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开发利用经济作物副产物,筛选制定可充分发挥母羊生长繁殖潜力、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解决规模化羊场饲料资源不足难题的母羊TMR精细化饲喂方案。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利用相关软件,配方设计
(2)进行饲喂实验
2技术路线
查询营养标准 |
根据不同的生理阶段设计配方 |
进行饲喂实验,筛选最佳配方 |
3实验方案
(1)挑选82只断奶母羊(3月龄),其中10只母羊提前2周阉割,其余7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只,每圈6只。
(2)利用木薯渣、蚕豆皮、花生壳等非常规饲料为部分原料,设计母羊专用分阶段TMR饲料(生长期3个月,配前补饲期1个月),开展饲喂试验。精粗比6:4左右,试验日粮按日增重100g/d设计。
(3)每日6:30、10:30、14:00、17:30分四次饲喂,自由饮水。预饲期2周。采用高床舍饲方式,自动刮粪。
(4)开展饲喂试验期间称重、试情。测定屠宰指标、卵泡发育状况及采集血清、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输卵管、肝脏、胰腺、脾脏、脂肪及背最长肌等样品。
(5)根据实验结果,筛选出最佳饲料配方。
4可行性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是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直属教育部领导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在肉羊饲料与营养、繁育、饲养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对肉羊营养需要、TMR饲料、育肥、人工授精、发情调控与快速扩繁技术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已将肉羊繁育新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以及无公害养殖技术推广至江苏省主要肉羊产区以及周边的安徽、山东、福建,与10多个规模羊场或饲料公司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共同承担了科技部支撑计划子项目等各级课题14个。培训基层技术员1000多人,养殖人员近万人次,
与CCTV7及部分县市电视台合作录制了4期专题节目。
项目组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与仪器设备,具有长期的羊业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畜产品加工技术等多学科的教学和科研经历,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人力资源优势。并且项目组与养殖、饲料、饲料加工机械等相关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如已与连云港新牧饲料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以酒糟、蚕豆皮、花生壳粉等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下脚料等为部分原料的羊TMR颗粒饲料,解决了冬季青绿饲料不足及规模化羊场的饲料来源不足的问题,TMR饲料已推广至20多个规模羊场。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TMR技术在羊上的应用非常少,本项目的研究,对养羊业非常重要。本项目针对南方地区羊品种、秸秆等农副产物产量及原料成本等多方面的特点,从TMR饲料配方设计、TMR搅拌设备的选择、TMR饲料的制作方法、原料预处理及添加顺序、混匀后饲料质量的感观鉴定、TMR饲喂时的饲槽管理和饲喂注意事项等方面制定规范操作方法。为规模化舍饲奠定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调研南方地区规模化羊场母羊品种、饲喂方案、饲料供给状况及华南、西南、华东、华中地区的非常规饲料资源分布、产量及饲料化利用现状,制定TMR饲喂实施方案。
2. 利用当地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经济作物副产物为部分原料,根据不同品种母羊各生理阶段生长发育和营养需要特点,设计并生产母羊专用分阶段TMR饲料。
3.进行饲喂实验,观察羊生长性能和繁殖性状,判断饲喂效果,并筛选出最佳配方。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