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其特点往往呈现出区域间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不平衡特征,我国也不例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摒弃区域均衡发展理念,追求经济增长,强调效率优先。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格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基础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主要从时空特征角度进行比较。
二是拟参考区域经济差异的Theil指数模型构建协调发展度区域差异评价模型,以期得到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的区间差异和内部差异,以求定量比较区域间的差异程度,并最终给出促进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拟解决的问题1、相关宏观数据的收集,经济水平、公共服务两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综合评价。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经济与基本公共服务两个领域的问题做了诸多研究。
在国外,近几十年来不再仅关注于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相关因素研究,对于区域间发展差异,尤其是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
而在国内,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区域发展协调问题,对于区域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则是其中重要方面。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论文将利用14周时间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第1——3周确定论文题目,阅读相关文献并完成开题报告,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
2、第4——6周根据论文研究要求搜集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
5. 参考文献
[1] 金凤君.基础设施与人类生存环境之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3):276-285.[2]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 刘传明等.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互动耦合机制及时空特征[J].经济地理,2019,39(4):26-33. [4] 林光祥,吕韬等.广西基本公共服务与区域经济协调关系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3):22-28.[5] 马慧强,王清.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性空间格局[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9):72-78.[6] 吴建楠等.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J].经济地理,2009,29(10):1624-1628.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