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稻谷产量巨大,但稻谷多为小规模生产的农户所种植收获,这些农户的农业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
同时,我国稻谷多种植于南方地区,气温和湿度比较高,收获的稻谷所含水分也比较高,又由于收获季节多遭阴雨,来不及就地干燥,因而稻谷所含水分普遍偏高。
稻谷由坚硬的外壳和米粒组成,稻壳、稻米和稻糠的干燥特性、平衡含水率和传质系数不同,因此稻谷是非均匀体。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利用红外辐射对稻谷进行干燥处理,随后在加速陈化条件下储藏8个月,定期取样检测稻谷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利用快速粘度测定仪(RVA)定期检测稻谷淀粉糊化特性,分析淀粉的最高糊化粘度、最低糊化粘度、崩解值、糊化起始时间和回生值,利用红外辐射稻谷可使淀粉发生变化,提高淀粉的可利用性,分析红外处理稻谷在储藏过程中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化分析精米的蒸煮后的色、香、味、形和口感,并测定其质构特性,蒸煮后取完整米饭颗粒,用质构仪和 TA-4圆柱探头进行实验,测定米饭的硬度和粘度,研究红外辐射对稻谷加工及蒸煮品质的影响。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对比实验,将稻谷分为红外辐射处理和自然通风处理两类,研究红外辐射对稻谷淀粉糊化特性和蒸煮品质的影响。
(3)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研究红外辐射干燥对稻谷的影响大约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至今为止已有二十年的研究历史。自2001年,国内最初由焦士龙等人开始研究红外辐射与热风振动流化稻谷干燥实验;自2006年以来国内有更多的人开始研究红外干燥稻谷的试验,优化了红外辐射干燥工艺;2013年至2018年国内学者进一步研究红外辐射在粮食行业中的引用;自2018年至2020年,国内研究出现了新的内容,开始研究红外辐射对稻谷脂质、淀粉和相关酶的影响。
国外研究现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实验材料和器具
1gt;实验材料
经处理后的稻谷
5. 参考文献
[1]汤镇嘉.远红外粮食干燥机烘干大米品质变化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86(07):23-24.
[2]焦士龙,褚治德,江菊元,扬俊红,马一太.红外辐射与热风振动流化稻谷干燥实验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1(03):271-273.
[3]丁超. 稻谷红外干燥的动力学特性及对稻米储藏品质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