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在较大范围得到了应用,这也是我国会计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8220;实质性趋同#8221;的主要标志。
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是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是最大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这些变革将大幅改变现行的会计计量基础和会计核算体系。
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分析其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使公允价值能够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第二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新企业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意义和影响;第三是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主要研究目前上市公司在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上运用情况;第四就是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针对所分析出的各种弊病,对症下药。
其中,第三和第四方面是本文的重点所在,要从建立健全公允价值监管的法律法规出发,在税收的相关规定上、会计核算等方面加以研究,旨在让企业充分认识金融工具所包含的内在风险,并全面披露相关的会计信息,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和理解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内在的风险,最终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的价值得到体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最早运用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
当时准则规定,当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为资本时,该非现金资产和转为的股权都是按公允价值计量人账的。
其后,公允价值又出现在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里。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正文部分拟分为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金融工具计量的理论背景和实践基础;第二部分介绍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的现状;第三部分论述目前上市公司中的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与弊病,其中要分别不同的方面加以深入分析,力求条理清晰、针砭时弊;第四部分为全文的重点,论述解决问题的建议,从完善公允价值监管的法律法规入手,围绕税收、会计核算政策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等,让公司与投资者充分认识到金融工具所包含的内在风险,要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并紧密呼应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使全文结构紧凑;最后一部分为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1.杨春凤、伍丹、左伟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新会计准则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4).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Z].2014.
3.饶慧云.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3(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