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存在问题及规范探讨开题报告

 2023-01-18 01:09: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比较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有:企业在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之间的变更、坏账损失的核算在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之间的变更、外币折算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或其它方法之间的变更等。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核算,各期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应当保持一致,除了满足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或者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的条件外,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然而,无论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其背后都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应当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存在的问题及规范进行经济学的分析,才能更好的让企业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选择,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简述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及会计政策变更的涵义。第二是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及变更的主要内容。第三是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变更后带来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第四是对于会计政策变更存在的问题及规范,我们应当如何解决,提出具体对策建议。其中,第三和第四方面是本文的重点所在,通过对现有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失败的事例进行分析发现会计政策变更带来的利润平滑、盈余管理等问题,以及如何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行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开展会计政策变更的研究较早,涉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两个个方面:一是企业契约理论。企业契约理论讲企业看作是理性主体之间的一组契约,认为主体可能有不同的偏好和不同的资本、技能,但主体却是理性的,主体不会故意选择不太情愿的行动方针;二是市场反应研究。主要有无效应假说和机械性假说的理论。在国内,随着这几年我国会计事务规范逐步完善,会计政策变更问题越来越受到会计准则制定者和学术研究者的灌注。国内相关会计政策变更研究主要有:一是会计政策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认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与盈余管理动因关系十分密切。二是会计政策变更与契约理论,认为会计政策变更与契约动因、负债权益正相关,和报酬契约、规模正相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正文部分拟分为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及会计政策变更的涵义;第二部分论述上市公司选择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及变更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是全文重点,论述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变化的问题,其中要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不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条理清晰、针砭时弊;第四部分论述是否考虑到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条件下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所带来的经济变化,从企业长远角度出发,坚持会计稳健型原则;第五部分提出会计政策变更存在问题及规范的解决方案,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社会。

5. 参考文献

[1]杨应杰,我国会计政策变更冬季探析 [J],西部财会,2010(3):25-27

[2]张琴,郑少锋,何凤平,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及智力对策[J],特区经济,2006(3):257-258

[3]李海霞,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动因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4);77-7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