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4年以余额宝理财、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延续了2013年的发展趋势。数据安全技术的发展极大减小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第一个趋势是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第二个趋势是人人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第三个趋势是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但互联网金融的逐渐兴起已经对银行产生明显的冲击,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来应对互联网企业以及基金推出的类似余额宝产品,避免活期存款被过度分流,进而提高了存款的成本,不得不转变业务发展模式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对支付结算中间业务和贷款业务的冲击,依靠存贷款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的空间逐渐被挤压。商业银行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来保持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商业银行应变策略分析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以及其风险降低的实现,使得传统银行金融产品的市场份额急剧减少,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分析其影响并研究对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Franklin Allen,James McAndrews,Philip Strahan(2002)认为在未来互联网金融中会有三个主要领域,分别是网上支付系统、金融服务的革新和金融市场的创新;而随之而来的是金融服务业的巨大变革所带来的差异和便捷。
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是监管套利造成的。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公司没有资本的要求,也不需要接受央行的监管,这是本质原因;从技术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虽然具有自身优势,但是要考虑合规和风险管理的问题。
徐晶梦、邱峰、冯娟娟(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的突起已经逐渐引起商业银行的注意,提醒商业银行不可忽视互联网的力量,商业银行不得不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通过以客户为中心,吸收更多的客户资源;不断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在合作中寻求共赢;更加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永葆商业银行发展的活力;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科技竞争优势。争取从这四个方面入手,使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始终能够占主导地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叙述它的优缺点。
5. 参考文献
[1] Franklin Allen, James McAndrews, Philip Strahan. E-Finance:An Introduction [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2002,vol.22(1),pp.5-27
[2]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44-49
[3]张惠. 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