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各国而言,提高居民收入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面临着巨大的调整。第二产业的发展会不可避免的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而且我国的一些制造业往往处于价值链的最底端。面对制造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了#8220;去工业化#8221;政策,将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迁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8220;再工业化#8221;政策,旨在促进本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对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为了缓解第二产业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降低了制造业的比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我们该如何看待发达国家的#8220;再工业化#8221;进程,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合适的比例,这对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比、总量、人均量有什么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二三产业的变化更直接影响的是劳动报酬,并通过劳动报酬的变化影响居民收入的变化。目前,引起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偏低。本文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状况和国外的工业政策,着力于二三产业比值和居民劳动报酬,为我国将来的工业政策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二、三产业比值变动与劳动报酬占比、总量、人均量等变动趋势的关系问题。
写作提纲:一、变量的设计、解释及数据的描述统计。二、实证研究模型与计量分析结果。三、第二、三产业比值变动与劳动报酬关系的理论与实例分析。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产业结构理论方面,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配第、英国经济学家科林#183;克拉克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移动,其原因在于不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1960年,钱纳里得出结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工业产值份额逐步上升,农业逐步下降,服务业缓慢上升。Gerald.A.Carlino(1989)认为,工业的衰退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此时,为了提高居民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要移到新兴服务业上去。但根据我国2002年各产业部门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表,2002年我国影响力系数大于1 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些影响力系数较大的部门大部分属于高端制造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较大,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针对欧美国家新一轮的#8220;再工业化#8221;,艾米泰克(1980)首先提出#8220;再工业化#8221;的概念,认为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后,经济发展中存在严重的投资不足现象。Tibor Kis(2011)认为,应该重新组织生产而不是放弃工业,因此对于传统工业基地不应该转向服务经济,而是应该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工业生产。孟祺(2012)在其研究中指出,美国再工业化政策表现为对内加强科技创新,支持研发,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改善教育。对外,一方面加强国内市场保护,另一方面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放开市场。通过这些措施,美国的制造业显著增长,出口增加,制造业就业率上升。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变量的设计、解释及数据的描述统计
二、实证研究模型与计量分析结果
三、第二、三产业比值变动与劳动报酬关系的理论与实例分析
5. 参考文献
1.威廉配第.政治算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石奇.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Gerald.A.Carlino.What Can Output Measures Tell Us about De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National and its Regions [J].Business Review,January/February,198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