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作用下,世界金融市场的格局已经朝着多元化的结构发展,金融全球化是当今时代金融发展的总体趋势。在全球影子银行体系迅速膨胀的时候,中国的金融市场也无法抵挡影子银行天生融资优势的魅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子银行在金融行业中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补充、促进的积极作用。近几年影子银行的资金规模在中国迅速增长。2012 年全年的融资规模约在 15 万亿左右,银行贷款仅占总融资额55%的份额,在近几年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通过影子银行实现的信贷规模持续上升。据广发证券研究报告估算,截至2012年底中国影子银行的总资金规模已经超过 30 万亿元。
对于目前快速增长的影子银行资金规模,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一支新的力量,但同时也有很多学者指出其潜藏了巨大的风险。影子银行体系最大的风险就是因其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并且不受到巴塞尔协议 III 的约束,监管机构无法对其实现有效监管和控制。 易宪容、 叶檀等学者指出了野蛮生长的影子银行会导致信用过度扩张,而且无法对这部分信用扩张进行有效监管,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重蹈美国次债危机的覆辙。易宪容还指出,目前影子银行的风险之所以没有爆发,是因为欧美、日本和新兴经济体都在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旦量化宽松结束,低成本的融资环境就会消失,风险可能突然爆发。
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我国金融现状,对国内影子银行的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实证研究,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这会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结合影子银行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探讨现阶段国内影子银行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借鉴国内外监管影子银行的相关经验,针对国内随影子银行发展而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沿着根据现状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提出决策建议的思路,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现状、监管问题进行研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具体内容如下:
一.题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影子银行涵盖范围的讨论
于菁在发表的《中国影子银行:概念、特征与监管分一文中提出中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存在于金融体系内部的影子银行系统;第二层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业务;第三层是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准金融机构;第四层是一些金融实体,这些机构为转化流动性及信用创造提供服务。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计划
(1) 2022年11月15日与指导教师见面,讨论论文选题,了解了如何写作关键的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内容的撰写 。 (2) 2022年11月27日-2022年12月31日按照指导老师指定的范围广泛收集与选题有关的资料,了解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水平,找准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将大题化小,以一个小的切入点撰写论文,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的写作与修改。 (3) 2022年1月-2022年3月根据修改审核过的开题报告中的框架,开始着手初稿的写作,在此期间,要广泛收集、补充相关资料,必要时要进行实地调研,积极和指导教师取得沟通,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及论文指导老师的意见形成论文的初稿。
(4) 2022年4月-2022年5月初 将论文反复修改并且提交修改稿,同时提交外文文献的翻译,请指导老师给予意见。 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修改、定稿,毕业论文的格式要符合南京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要求。 (5) 2022年6月完成所有资料的整理、装订工作,保证论文高质量和完整性,参加学院组织的毕业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 曾晔.我国影子银行的概述及成因浅析(J).金融视角,2016,(06):56-57.
[2]沈忆律.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张微微.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基于2002-2012年月度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1):172-17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