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大学生租房问题调查与政策建议——以南京市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9 05:47:1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毕业大学族这一特殊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有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针对毕业大学生的政策,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的特征让它们成为了房屋市场和保障住房的“夹心层”,他们既要面对残酷的就业压力,又要面对持续增长的房屋价格和租金、高价格的商品性住房、支付能力低于租房支出高的矛盾、居住环境差与理想需要的矛盾,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生活在城市中的首要问题。当前,可能对刚毕业大学生有一定政策优惠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才刚刚兴起,根本不能满足需要。

破解毕业大学生的住房问题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缓解住房压力、减少人才流失的重要突破点。作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新就业人员住房保障制度的推进,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具有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促进传统住房观念从“居有其权”向“居有其屋”转变、以及推进社会福利系统健全的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以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对于南京新毕业大学住房保障问题,在南京市对于新毕业大学生住房保障问题了解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新就业大学生住房保障问题的思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完善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保障制度。

写作提纲:首先通过问卷调研,搜集关于南京市毕业大学生的基本信息、目前居住现状、居住改善意愿及趋势、对公共住房政策的主观意愿等方面情况,了解他们的住房现状并分析他们住房困境的主要原因。对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演化和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我国现行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同时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框架下,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国内外住房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提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的建议。

第一部分,导论。包括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Karl Marx在论述社会保障思想时,认为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通过社会保障机制可以缓解社会上不公平的状态,住房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方面,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的公平(KarlMarx,2004 ) o JohnMaynard Keynes最早提出了市场失灵理论,他认为仅仅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进行配置是无效的,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John Maynard Keynes,2014) oArthur Cecil Pigou进一步对市场失灵理论进行了阐释,认为市场失灵会导致国民经济的分配不均衡,无法实现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最优(Arthur Cecil Pigou,2006 )。正如上述理论所述,市场配置资源并不是完全有效率的,如果仅仅依靠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和效率,需要政府来调控来实现社会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和有效率。住房作为一种稀缺的物品,如果仅仅由市场进行配置,根据供求理论和价格理论就会导致住房价格的上涨,自然会出现一部分人买不起房子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的调控,建立住房保障制度。

E. W Burges在20世纪20年代首次提出住房过滤理论,他在该理论中提出了“同心圆式结构体系”的观点,认为城市可以划分为5个同心圆的区域,由内而外依次分为中心商务区、过渡带、工人居住区、高级住宅区、通勤居住区。他认为随着市场的作用,高级的新建住宅会向城市外围布局,高收入阶层的居住地点会从城市中心转移到城市中心的外围,随着高收入的转移,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从城市中心到城市外围的低收入到高收入的逐级分布。而住房又可以分为高级住宅、中级住宅和低级住宅3个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3个等级的住宅可以发生转化,高级住宅可以降为中级住宅,中级住宅可以降为低级住宅。随着城市中心的房屋逐渐折旧,住房的等级也会下降,而新建住宅的建设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会不断向城市中心的外围建设(Arthur.0. Sullivan, 2008 ) o Brenan.0. J建立了住房过滤模型来解释了这一现象,中等收入群体的住房是高等收入阶层的副产品,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是中等收入群体住房的副产品,也就是说,高等收入群体淘汰的住房会给中等收入群体居住,而中等收入群体淘汰的住房会给低收入群体居住。高等收入群体对住房的需求的下降会引发对中等收入群体住房供给的下降,向下传递到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下降,最后的结果是,中等收入群体住房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的价格上升,以及对中等收入群体住房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的需求的下降(Brenan.O.J,1993 )。因为低收入群体住房不存在副产品,所以当低收入群体数量远大于中高收入群体时,低收入群体的扩大对房价的影响会很小。房价上涨导致无家可归的人数增加。国家为困难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可以从腾退的旧公有住房中调剂解决,也可以由政府或者单位自筹资金建设。这是依据住房过滤理论,它反映了政府为社会高收入群体建设住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得住房向下面的群体过滤,最终会导致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供给,使社会的各个阶层群体都有住房的供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而保障性住房其实就是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

政府在制定住房政策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住房分配的效率和公平问题,需要在保障市场对住房资源配置的效率基础上,尽可能地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实现社会的公平(Harman,Quigley,1991)。住房保障的模式在美国主要是通过税收的减免,政府对住房市场的直接干预不多,但同时由于保障性住房的收益率较低,使得企业不愿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影响了美国保障性住房建设(James E.Wallace,1995)。美国在税收和金融政策方面对保障性住房给予支持,采取的措施包括,为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出租回购贷款等一系列贷款和租金补贴、运营补贴等一系列补贴形式,这些措施吸引了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Pete wreath, 2007 )。美国前期的保障性质的公共住房建设存在建设过度集中问题,导致出现了“贫民窟”现象,影响社会安定,需要对公共住房建设进行合理的布局,努力避免出现“贫民窟”C Arthur.0. Sullivan, 2008 ) o在美国的住房补贴的形式很多,主要包括MRB(抵押收入法案)和MCC(抵押信用证书),EricaGreulieh和John M. Quigley通过对比性分析,认为采用基于MCC的补贴形式,配合其他多样化的补贴形式效果最好(Erica Greulieh,JohnM.Quigley,2009)。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公共财政来解决,这对公共财政来说压力很大,需要鼓励和引导私人资本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形成良性的机制,最终让私人资本可以主动加入到公共财政中去建设保障性住房(David T.Brown,2000 )。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州新南威尔士州,通过建设公共房屋、社区房屋和低成本的租赁房屋来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但是这类住房私人企业和机构不愿意参与建设,政府成为主要的建设者,这样政府的财力问题成了制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最大问题(Alison Peters,2009 )。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网络资源、高校图书馆网络数据库资源、图书馆馆藏园书等方式,系统的研究现有的政策文件和文献资料,分析新就业人员住房现状以及政策,其次对住房选择研究的大量实证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从经济学视角和社会统计学视角两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主要结论进行整理和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毕业大学生住房保障问题的困境及出路[J]. 李艳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关于解决城市夹心层住房保障问题的构想——以新毕业大学生为例[J]. 卞雅琼.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

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供需现状及特征研究——基于南京市的调研[J]. 徐菊芬,胡月,朱杰.现代城市研究.2014(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