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高铁仅仅在十余年里取得快速发展,获得了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用几十年时间才取得的成就,经过多年的运营,中国高铁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检验,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其中政府作用虽然在中国高铁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顺应市场经济制度和市场竞争规则要求,很容易遭遇国外政府抵制的风险。目前关于高铁走出去方面的研究比较多,鲜有学者对中国高铁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之间进行研究,也为本文留下了研究空间。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高铁行业现状及“走出去”战略的发展机遇分析,总结国内外高铁行业发展中产业政策作用的变化规律,以及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演进规律,深入了解中国高铁战略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基于产业政策支持发展成功的中国高铁在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可能面临的风险障碍,研究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发展阶段论和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对策进行思考,提供政策建议与方向选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1.国内外高铁行业发展概况。通过国内外高铁行业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对国内外高铁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对于准确把握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机遇、挑战和对策极为重要。
2.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基于对国内外高铁行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成果的分析,结合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实际案例和相关政策,认识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所遇到的机遇,以及其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尤其是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冲突引致的问题和挑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机遇,栾申洲(2017)指出,“新常态”背景下,高铁产业“走出去”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我国高铁“走出去”是大势所趋,符合我国经济转型需求与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迎合了世界的需求,将成为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载体;张友兵(2016)认为我国高铁的安全性较高、交货能力强,具有成本、质量优势是我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优势所在。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此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遗余力地推销中国高铁,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摇旗呐喊。
关于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挑战,方萍(2019)认为我国高铁走出国家的形势虽然良好,有着很大的潜能,但一些挑战是不可避免地,激烈的竞争、国际形势、未知的不利因素都是阻碍高铁发展的重要因素;徐飞(2016)指出尽管高铁“走出去”局面良好,整体上看中国高铁也与众多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实际落地者不多,尤其缺少具有鼓舞人心的标志性和带动性项目。其中高铁强国间的博弈和竞争者搅局和国际化、复合化人才短缺,沿线国家铁路技术管理等各类人才匮乏也是我国高铁战略面临的挑战。
关于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对策,吕铁(2017)指出,一是在国家战略层面,充分利用我国的综合国力优势,加强高铁“走出去”与优势产能“走出去”、资本“走出去”以及政策性资金支持的联动。二是在高铁自身战略层面,以“国内市场率先应用领先技术、国际市场争创领先供应商”的“双领先”战略制定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中长期规划。三是加强战略组织协调保障层面,针对高铁“走出去”过程中出现的横向恶性竞争、纵向各自为阵的问题,明确海外高铁项目的“牵头人”。四是从政府政策资源着力点层面,在战略性地继续深化推进铁路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将政策重点逐步转移到完善高铁“走出去”服务体系方面来。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2022.11.01-2022.11.30):课题的准备阶段1.讨论课题所涉及的问题,根据课题与专业的有关要求,调研了解国内外高铁行业发展情况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实施状况。
2.经过多次探讨最终确定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工作。
(二)第二阶段(2022.12.01-2022.03.10):课题的研究阶段
5. 参考文献
[1]栾申洲.“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铁“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M].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7.[2]徐飞.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十大挑战与战略对策[J].人民论坛#8226;学术前沿,2016(14):13-23.
[3]李继宏.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15(1):74-77.
[4]杜芳芳.“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挑战与对策[J].发展战略,201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