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任何国家都不再可能在闭关锁国的条件下得到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对各国的经济增长来说必不可少,对外贸易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而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强省同时也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很高的省份,深入研究江苏省对外贸易区域特征并对其贸易带来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其他地区发展有不小的借鉴作用以及意义。
理论意义:研究该选题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对外贸易效应的理论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效应的认识。其次,目前对于江苏省对外贸易与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也能为此做出少量贡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区域特征以及其对外贸易所产生的就业效应,在此基础上探寻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路径。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引言,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对区域贸易特征及对外贸易所带来的就业效应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通过数据搜集与分析,研究现今江苏省对外贸易的区域特征;第四部分:通过数据搜集与构建模型,对江苏省对外贸易所产生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根据前文所研究的内容,分析现今江苏对外贸易所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总结归纳,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对贸易区域特征的研究张永军(2006)在一个纳入贸易因素的新古典增长核算框架下,利用江苏十三个市 1997 年至 2004 年期间的数据测算发现了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蒋满元(2008)以 1994-2006各个省份的进出口额为基础数据, 分别测算各区域的对外贸易额增长速度、对外贸易总额和净出口占全国的比重、 区域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净出口增长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及经济对外开放度指数,得出了经济开放程度越低,区域贸易波动越大的结论。
曹芳、朱红银、吉小峰、王昕(2019)对1978-2017的江苏对外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江苏对外贸易在贸易方式、外资利用程度、贸易对象、产品进出口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底前——完成选题工作;(2)2022年12月底前——完成开题工作;(3)2022年3月底前——完成初稿;(4)2022年5月底前——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5)2022年6月底前——完成答辩环节工作。
5. 参考文献
[1]张永军. 对外贸易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2]李焕.从对外贸易看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08):33-35.[3]蒋满元.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格局及其波动特征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9-14 42.[4]万晓宁.制造业出口贸易就业效应及其门限特征——以江苏为例[J].天津商业大学报,2013,33(06):40-47.DOI:10.15963/j.cnki.cn12-1401/f.2013.06.005[5]袁蓉.江苏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区域竞争力分析[J].时代金融,2014(35):72-75 77.[6]马莉,黄佛君,高萧消,邱畅坤.中国与中亚区域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J].世界农业,2019(01):70-79 124.DOI:10.13856/j.cn11-1097/s.2019.01.010.[7]南京海关综合统计处课题组.改革开放40年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特征与挑战[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9,40(01):14-26.[8]王进,潘娟.新形势下优化江苏区域经济布局的对策建议[J].中国工程咨询,2020(09):83-89.[9]张焱焱.我国对外贸易对就业的效应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1):170-171.DOI:10.16457/j.cnki.hbhjjlw.2020.11.081.[10]何雅兴,罗胜,谢迟.中国区域双重价值链的测算与嵌入特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10):85-106.DOI:10.13653/j.cnki.jqte.2021.10.005.[11]秦娜.流通现代化对贸易竞争力影响的区域异质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18):153-156.[12]邓常春,王琳.贸易便利化对区域经济体的贸易效应研究——以欧盟货物进口贸易为例[J].价格月刊,2021(11):36-44.DOI:10.14076/j.issn.1006-2025.2021.11.06.[13]杜文瑄,施益军. 江苏省外向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C]//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 2021:148-156.DOI:10.26914/c.cnkihy.2021.028056.[14]David Greenaway and Robert C. Hine and Peter Wright.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trade on 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J].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9, 15(3): 485-500.[15]Jha Priyaranjan et al.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mployment: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Korean firms [J]. The World Economy, 2021, 44(11): 3351-338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